《施政》聚焦价值观教育 本月推课程架构供试行
2021-10-06 03:50
特首林郑月娥今日发表任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本报获悉,教育新猷将聚焦中小学推展价值观教育,本月将推出《价值观教育课程架构》(试行版),当局已邀请多所中小学成为「资源学校」试行,在收集意见及优化架构后,将逐于全港推行。课程框架不设独立成科,采用全方位推行模式,培养学生守法、国民身分认同等9种价值观和态度。
教育局去年接纳学校课程检讨专责小组建议,更新《德育及公民教育课程架构》。据悉,新一份《施政报告》将落实本月推出《价值观教育课程架构》(试行版),并已邀请多所中小学成为「资源学校」试行课程框架。当局会于试行一段时间后,蒐集这些中、小学推动相关课程的意见,进一步优化架构,未来将于全港推行。
邀学者设计评估工具
有别于以往的《德育及公民教育课程架构》,据悉《价值观教育课程架构》(试行版)不设课时要求,强调学校可按校情及宗教背景等,弹性及软性推行,学校亦毋须如国家安全教育般,定期向当局汇报落实情况。评估方式亦大致沿用目前模式,学校主要通过日常观察学生表现、问卷,或使用当局提供的评估工具,即「情意及社交表现评估套件」,蒐集学生对价值观教育推行成效的数据。据了解,当局已邀请中文大学教育心理学系教授侯杰泰,为新推行的《课程架构》设计新版的评估工具。
据当局早前向立法会提交文件显示,价值观教育课程不会独立成科,采用全方位推行模式,学校可通过校本生命教育课、德育课、班主任课、早会或学生成长计画等途径推行;有宗教背景的学校,则在宗教科或宗教活动,培育学生相关的正面价值观和态度。与性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国民教育相关的课题,亦会渗透不同科目中教授。
校长:新架构覆盖更广
有中学校长指,今学年起已加强在校内推展价值观教育,认为新架构覆盖更广、层次更高,有助更清晰推动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与正面价值观。「我们没有特别因应学习阶段划分先后次序,学生在哪一阶段就要学习哪一些价值观等,会以中学6年为一个循环去贯彻相关教育,并在不同的活动、科目中推动。」他相信当局会陆续推出教学资源,加强教师培训,协助学校推动价值观教育。
有小学校长则认为,新框架能以非正规的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推行,并非独立成科,相信师生及家长较能接受,亦可迎合不同办学团体的背景与理念,「即使组织学生会,在校内自订守则,也可列为守法的价值观教育,灵活性很高。」
原文刊《星岛日报》教育版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