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中大医学院教授于君称期待大湾区科研要素融合
2021-11-10 15:02
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者、中文大学医学院助理院长兼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教授于君接受内地《南方都市报》访问。她表示香港科研人员在国际化视野、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可以与内地尤其是大湾区的科研团队形成优势互补。她期待在国家明确提出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的大趋势下,大湾区内各城市的科研要素能够进一步融合,促进基础和临床医学研究的协同发展。
于君指出,近年来在国家支持下,科研经费实现「过河」,香港科学家和团队得以更密切地参与到国家的科技战略当中。作为国家科技部于2013年批准成立的消化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共主持和参与了7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这也使可以更加紧密地与内地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助力香港进一步发挥在国家科技建设中的作用。
同时,于君也期待,在《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鼓励两地科技和学术人才交往交流的大趋势下,大湾区内各城市的科研要素能够进一步融合,以便科研人员、经费、数据、实验材料和样品的更便捷流动,促进基础和临床医学研究的协同发展。
于君认为,近年来,国家及港府接连推出了一系列科研创新政策,为香港的科研人员营造了更好的科研环境。而香港科研人员在国际化视野、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具备一定特色,可以与内地、尤其是大湾区的科研团队形成优势互补,为国家科技发展提供人才以及高质量科研成果,为大湾区国际创科中心的建设作出贡献。她也希望香港科研人员能抓住当下的机遇,不断吸引和培育更多优秀人才,取得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
对于她继2016年后第二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于君说消化道肿瘤中的胃癌、大肠癌和肝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所有肿瘤的近40%,威胁著众多国人的健康,研究这三种消化道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从而找到有效的早期诊断和早期防治措施,是团队一直以来的重要课题和使命。 2016 年,在沈祖尧院士的带领下,她作为第二完成人,凭藉「大肠癌发生分子机制、早期预警、防治研究」项目获颁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该研究历时15年。
本次获奖是为表彰她与团队在脂肪肝和脂肪肝相关肝癌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由于肥胖使肝脏内积聚过多脂肪,为目前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影响著全球15%至40%的人口,包含不同的肝脏疾病,从最早期的单纯性脂肪肝,发展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并有机会演变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癌。香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相对西方化,NAFLD的发病率较早即与西方接近。因此,她与团队18年前便开始对其展开系统性研究,全面推动了针对NAFLD的预防、早期筛查、诊断、疾病阶段评估及治疗药物的研发,对NAFLD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的发展有著深远影响。
于君进一步指,团队在肠癌、胃癌和肝癌等方面都有系统深入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尤其在微生态和肿瘤领域的研究,已在国际上独树一帜。在接下来会继续系统深入地做好相关科研并注重转化,努力把研究成果从实验室推向临床,服务大众,使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得到早诊和早治,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她个人而言,18年来最大的收获就是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科研人员,他们如今作为骨干及领军人物活跃在广东等内地省市和香港的各大院校、医院和科研机构,组成了科研梯队的新生力量。团队中就有一名仅34岁的科研人员。看到新生科研力量的蓬勃发展,她倍感欣慰。于君提及,团队的各位教授都与内地保持著密切合作,从邀请内地青年学者到香港进行访学和培训、联合培养研究生及举办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到专家学术互访、合作申请研究课题、联合发表学术论文等。团队成立至今,已与30多所内地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亦为国内访问学者及交流学生提供了40馀项开放课题。
此外,她十分重视培养年轻科研梯队工作。她认为,一流的科研平台以及和谐愉快、团结互助的科研氛围是利于年轻科研人员成长的良好土壤。作为老师,她须做到言传身教,指导学生在医学前沿领域找到感兴趣的方向,随时解决学生遇到的科研问题,及时纠正课题方向并鼓励他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