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寻源》之二|叶定仕故居存客家传奇 仿国父家乡大宅建造
2021-12-06 03:49
香港客家文化可追溯到清初,随着现代化发展,不少习俗、传统、建筑已随岁月消失。坐落沙头角的莲麻坑村,尚未完全受时代洗礼,古式客家建筑、客家话仍能见芳踪。现为法定古迹、革命先烈同盟会成员叶定仕的故居亦藏身此处。叶氏一生充满传奇,历尽高低,其故居也辉煌一时,惜被日军搜掠,沦为荒废危楼,至近代始被修葺善待。关于叶定仕及其故居的故事,由一众叶氏村民逐一分享。
四面环山的莲麻坑村坐落于沙头角边境,是一条有逾300年历史的复姓村,以叶氏为村中大姓。村落于2016年被剔出禁区,不过外人若要入村仍需要禁区纸,因为通往村落的唯一车路仍属禁区范围。若选择另辟蹊径,就要绕山而行,方能进入莲麻坑村这片世外桃源。在村民带领下,终于来到叶定仕故居。你一句客家话,我一句广东话,终于还原了叶定仕的故事。
猪仔华工娶泰公主 创同盟会分会
生于1897年的叶定仕来自贫农家庭,靠当牧童养家,直至16岁那年乘着出埠南洋打工的热潮,被卖猪仔到暹罗,即今天的泰国当裁缝,凭其出色手艺闯出一片天,得到皇室赏识,甚至泰国公主青睐,二人终于1905年结婚。「其实无人知为何公主会看中他,可能他帅气吧」,村民叶玉安笑言,叶定仕也因而扶摇直上,成为当地富商。
二人结婚那年,国父孙中山于日本创立同盟会,吸引了叶定仕的目光,翌年更远赴孙于广东中山市香山县翠亨村的故居拜会对方。叶定仕1907于泰国创立同盟会泰国分会,「当年就是这样帮忙扑水,不然怎来革命资金」,村长叶华清分享,叶定仕当时因非常敬仰孙中山,遂命人于莲麻坑村仿其故居建造大宅,叶定仕故居因此得来。
大宅糅合中西建筑风格
有别于传统客家大宅,叶定仕故居糅合了中西建筑风格,有外西内中的特色。叶华清分享,以窗户为例,外面看是一道木制方窗配圆顶设计,附有百叶及玻璃。不过内看则有铁制窗花,是客家特色,防止山贼猛兽来袭。至于大宅外的支柱和外墙为意大利式设计,屋顶则保留客家瓦片顶的特色,阳台栏杆则为琉璃花瓶装饰。另外大宅分上下两层,每层各有3间房,上层中间为主人房,下层中间位置为客厅及饭厅,其馀位置以客房为主。另外下层中门装有一道木趟拢,作防盗之用,至今仍保存下来,且能运作顺畅,用料实净。
叶华清与村民叶汉雄说,讨伐袁世凯失败后,叶氏败走泰国,可惜遇上排华,他不欲入泰籍遂决定回港,携妻女返回莲麻坑定居,惟其儿子则选择留泰发展,「当时他的钱已花光,好凄凉,有地但不懂耕田,有指他最后是饿死。」在席唯一见过叶定仕本人的,是逾90岁的村中长老叶祥友,当年叶祥友仍是小孩,而叶定仕与其爷爷份属好友。叶祥友忆说,叶定仕故居位置较偏远,「日占期间,爷爷眼见他与妻女无依靠,自己当时有3间屋,故经常邀请对方前来,互相照应,一些同盟会的文件也在当时被日军掠夺。」
09年提升为法定古迹
昔日辉煌的大宅,在叶定仕晚年变得凋零,直至他43年离世,大宅于70年代起渐渐步向荒废,而叶定仕与其大宅的故事也慢慢被淡忘。村长与叶玉安说,当时大宅已破旧不堪,漏水是基本,「根本无能力执修,畀你住都不会住。」村长续说,95年做村长的时候,向政府申请维修,政府当时不太愿意,「未够一百年,认为不是古迹」,仅拨出约38万作基本修葺用途。
回归后,村长再尝试入纸申请,始被古迹办发现叶定仕故居的重要性,于2009年刊宪,将其提升为法定古迹翌力展开全面修复工程,于2011年年中竣工。村长坦言,「当时他们只知道大宅一塌会很麻烦,原本对于大宅背景和历史也不了解,出于想有钱修葺,才入纸问政府。」他笑言,能够把大宅保存至今全是巧合,否则它只是一幢已倒塌的废宅。
曾用作中共秘密交通站
据悉,叶定仕的次子叶理山及三子叶瑞山曾为解放军效力,故居曾用作中共秘密交通站,其第三任妻子梁娇与三子负责接待,次子则参加东江纵队抗击日军,国共内战时则参与了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和广东战役等。第二任妻子所生的长子,当年则留泰发展,开枝散叶。
村民指,叶定仕的后人大多已不在港,仍健在的三子叶瑞山如今已在蛇口定居,甚少回港。关于叶定仕及其与同盟会的过去,大部分资料已遗失及被掠走,主要靠叶瑞山早年东奔西走,逐一拼凑回来,还原了他们的家族史及父亲的事迹。据知,叶瑞山于83年起,奔走泰国、台湾各地,搜集有关父亲参与革命的资料,包括泰国中华会馆、中国国民党文化传播委员会党史馆等,大部分弥足珍贵的史料,均记录在今天叶定仕故居当中。
记者、摄影 陈家荣
原文刊《星岛日报》「每日杂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