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中国资本市场目前估值合理 美股应考虑风险
2021-12-12 19:20
中国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今日在上海举办的财经峰会「深化金融改革与防范金融风险」分论坛上指出,目前中国确实有一系列风险事件的发生,主要为两个领域,一个是银行体系,一个是房地产行业,但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来看,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较小,总体上风险可控。
连平表示,从当前的风险事件类型来看,未来有多种现象特别值得关注。境外政策溢出的效应以及国际市场的动荡。美联储有加息的可能性,这就意味著货币政策或将收紧,而这会给中国带来风险传导:资本流动所带来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美国股市有出现大幅度调整的情况下,A股市场会受到联动影响。目前大中型企业的债券违约还是会引发市场波动,未来这种可能性依然会存在。地方政府财政逐步趋紧的情况下,城投公司信用违约的风险。部分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有较大的压力,且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够。
连平指出,从宏观角度来看,中国有可能在某一个阶段出现集中债务到期,从而引发市场的流动性紧张,需要相关监管的宏观调控部门对市场的流动性进行前瞻性的预估以及管理。
据连平观察,过往的多次系统性金融风险有许多因素作为基础。比如杠杆水平很高,或者杠杆水平在很高的情况下短期内快速大幅度的攀升。再比如泡沫积累,房地产、股市出现大幅度的上涨,或者银行体系积累大量不良资产或者是隐性不良资产。例如2008年和2009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它的重要基础就是金融机构的杠杆水平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最终出现的反向变化,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出现。
连平认为,中国系统性的金融风险总体上可控。房地产泡沫是局部的。中国资本市场目前估值水平比较合理,并没有出现美国股市暴涨到今天的状态。当前情况下不应该再考虑美国股市投资的问题,而是应该考虑风险的问题。
他认为,中国经济杠杆水平在最近两三年保持基本稳定。银行体系不良资产水平处在比较平稳的状态。按照监管的要求,银行体系的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基本符合要求。目前的银行体系相关数据,和2008年、2009年时的欧洲、美国的一些银行进行比较,资本充足率和拨备率水平要好于欧美,银行体系总体监管框架比较审慎。涉外金融管理体系处在审慎的框架之下,尤其是积累了应对各种不同类型风险调节管理能力。
他又提到,货币政策近两年基本保持稳健,不过预计2022年稳健偏松,信用运行情况估计在12月份以后应该就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改善,尤其是明年的上半年,信用支持实体经济会有改善。以及2022年各方面有助于经济稳定增长和经济加快增长的措施和政策会不断的出台。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