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限尺难杜绝纳米楼 增地建楼是王道

2021-12-31 04:30

  为改善市民愈住愈细问题,港府宣布将在卖地条款内加入最低面积限制,并以屯门大榄官地为试点。限尺楼无疑有助改善居住环境,但却只能治标,因只能规限官地项目,却未能覆盖到旧区重建项目或公营资助房屋,纳米楼始终无法绝迹,治本之法仍是尽快增加住宅地供应。
仅适用官地盘 未涵盖旧楼重建     
  发展局局长黄伟纶公布下季卖地计画时指,在招标出售屯门一幅地皮时,将会加入最低单位面积须有二百八十尺的条款,港铁亦会在下季推出将军澳百胜角通风楼用地引入限尺措施,以回应市民希望「住大啲」的诉求。若新措施推行顺利,当局未来卖地将继续提出限尺要求。
  当局在卖地条款设立单位面积下限是好事,因一些发展商近年不断建造纳米楼,单位面积愈起愈细,小到仅一百二十八尺的「龙盘」,不但低于本港人均居住面积一百六十一尺,更远远比不上新加坡的二百七十尺和深圳的三百尺。现在卖地规定建限尺楼,起码可避免纳米楼问题进一步恶化,有助改善市民居住环境。
  惟限尺楼却无法让纳米楼从此绝迹,因措施只适用于官地和港铁住宅项目,并未覆盖到旧楼重建项目,由于后者属旧契,政府不能添加新条款,项目建成后也毋须取得地政总署预售楼花同意书,故发展商仍可续建纳米楼,只是供应量减少。
  当局卖地时加入限尺楼条款,若不放宽地积比,发展商可建单位数目减少,而单位面积相对比以前大,意味上车门槛提高,若楼价平稳向上,买楼人士准备的首期金额也要增加。若首期不足,只能转攻入场费较低的纳米盘。
  此外,作为纳米盘供应者之一的港府,却表明限尺楼短期不会应用在公营房屋上,因当局目前要先追上建屋目标,加上未来五年落成的公营房屋已在建筑阶段,设计难以改动,否则会影响落成日期和供应。这反映当局在房屋供应上抱持追数思维,但求在数字上追赶目标,唯有继续牺牲居住环境质量。
绿置居建大单位 加快公屋流转
  这种追数思维令到当局不断兴建纳米单位,造成资源错配,最明显例子是前年推售的绿置居有逾五百二十多伙货尾仍未售出,而且全部属于面积不足二百尺。绿置居原意是卖给公屋住户,加快公屋流转,以便腾出单位供轮候册人士上楼,但住户没理由为了买一个比现时居所面积还要细的新单位而交还公屋,这解释为何这批绿置居滞销,当局昨天要放宽给容许轮候公屋逾一年的人士购买。当局若想绿置居成功,除了屋苑位置佳,更应停建纳米单位,因大部分公屋住户想「住大啲」,兴建两房或以上单位可望成为其置业诱因,切勿简单地将兴建中的公屋拨作绿置居便算交差。
  要真的改善市民居住环境和质素,政府应多管齐下增加土地供应。除了着手展开填海工程前期工作外,更应为落实北部都会区规划,加快收地谈判同时,鼓励发展商积极参与土地共享先导计画,释放手上农地建屋,并尽快拆墙松绑,精简土地改划审批流程,才能使大量生地尽快变成熟地,加快建屋进度,令「住大啲、住好啲、住平啲」的期盼不再是奢望。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