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消息|明公布放宽社交距离详情 学生复课每日快测数周后检讨

2022-04-13 11:00

林郑月娥早上举行例行记者会。资料图片
林郑月娥早上举行例行记者会。资料图片

第5波疫情近日有缓和趋势。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早上举行例行记者会,交代防疫最新发展。

【11:55】陈帆指,过去已完成所有出租公屋的外墙检测,有需要已改正,但改善室内喉管的工作因职员进入部份的单位有困难,所以工作仍未完成。

【11:55】林郑月娥听到坊间有诉求希望政府向全部学生派发快测套装,但林郑月娥认为应将公共资源用在最有需要的人身上。学校中有不同的经济背景、经济环境的学生,现在每年会给予学生2,500元开学费用,津贴可用来买防疫物资。以往向学校提供口罩,也不是全部学校派。她又指,今次派快测套装相对宽松,领取半额书薄津贴的学生亦合资格领取,认为措施合理,否则会令政府公共资源受影响。今日是防疫包最后领取日期,欢迎家长去多取备用。

【11:50】林郑月娥指,目前6个隔离设施未尽用,但其土地亦冇急切用途,最好用来备用。至于是否可集中运作需要保安局去研究,但担心太过集中会有困难。惟短期内不会取消有关设施,要为香港做好最佳的防护,应对可能出现的新一波疫情。

【11:45】回港易及来港易计划会视乎内地的情况,例如是高风险地区会施加更多的要求,例如到港做检酸检测。她又指内地有非常严谨规则,防止患者在疫区离开,有助防止个案输入,林郑月娥认为措施仍然适合。禁飞令是防疫重要一环,要防止外地个案进入香港,过去两年令香港比较安全,会保留航班熔断机制。如来港人士太多,会增加检疫酒店数量。

【11:45】林郑月娥表示,近期确诊数字下降,相信隔离设施足够,已检视所有情况并作出调整。目前的隔离政策分层分流隔离,做法合理,目前不会改变,否则会令人混乱。

【11:40】林郑月娥强调复课有风险,一方面平衡学生学习需要,亦要同时管控风险。其中包括确保每日在学园的师生都没有感染,需要透过快速测试,但因病毒潜伏期短,所以不可以隔太长时间做。强调措施不会长期要求每日做检测,几周后会检视快测的频率和对象。打针不是免疫,仍会感染,容易带病毒回校。措施需要学校、老师和家长配合,希望可以齐心抗疫。

【11:35】未来检疫人士主要会入住中央援建的隔离设施,加上仍有三个隔离设施未交付,相信足够应付新一波疫情,会尽量交还其他有原本用途的公共设施。

【11:35】无论是香港或上海的疫情,各省巿都会奔走支援。今次疫情显示国家对香港关爱,中央驰援助港建设5千多个隔离设施,值得大家记住疫情期间发生的事。

【11:30】4月21日放宽社交距离措施没有空间提早。戴口罩和限制聚会需要继续一段时间,要视乎疫情发展,目前不能具体说明。

【11:30】洪为民的生日派对事件,林郑月娥表示不再评论。因食环署作为执法机构也没有公布被罚的人士身份,特首也不会讲。

【11:25】林郑月娥表示,15万多3至11岁儿童未打针,非常不理想。政府会做更多教育宣传工作,让家长安排子女打针,重申现在是「针等人」。她亦相信打针的好处远多于副作用。

【11:25】林郑月娥表示,政府不遗馀力提高疫苗接种率,非常重视。近期更安排外展到长者家中为长者接种,接种疫苗可防范重病,保证医疗系统不会崩溃。

【11:20】陈帆表示,4月底将交还3幢公屋大厦 ,包括皇后山邨的第1及7座及荔景邨恒景楼,至于2个借用作隔离设施的过渡房屋项目亦将于下周交还。他指,在交还单位前会先作深层消毒,并感谢相关住户体谅及配合。

【11:15】她指,社区隔离设施一直不多,政府在第5波中一直设法增加供应,并指中央协助建立的6个方舱医院将会成为主流的社区隔离设施。她又指,先后有19间酒店转为指定检疫酒店。她亦提到,政府早前借用2个公屋屋邨的3幢大厦,会交还5500个单户予相关居民入住。

【11:00】林郑月娥在开场发言时表示,专家及家长欢迎复课安排,并指明日会公布4月21日起分阶段放宽社交距离措施细节,明日亦将公布较高风险活动的参与者需做快测。她又指,每一项恢复正常运作的工作亦有风险,预料在放宽措施后,疫情会再上升,市民应需遵从防疫措施,并呼吁未打针的市民尽快打针。她又指,希望尽早公布措施,令市民尽快准备,但指需做好配套工作再公布措施,希望市民谅解。

她亦指,一连3日的全民快检已完成,认为已达到预期目的,包括掌握本港的感染情况。她指,多个指标数字近日亦下跌9成,包括社区检测中心等的阳性个案等,认为显示本港疫情已到下跌9成的阶段。她呼吁市民多用快测,检视自己有否受感染。

更多新冠疫情资讯请到以下专页浏览(按此
立即下载|全新《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