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杂志|长期「烧钱」年年蚀 虚银淘汰战开打
2022-04-21 07:22
疫情带动本港电子消费,本港八家虚拟银行亦受惠其中,金管局日前公布,虚银户口在去年增长八十万,看似亮眼的增幅,背后却存隐忧。发牌近两年来,多家虚银推出高息存款优惠吸客,虽成功吸引年轻消费者,但当中的庞大支出造成年年亏蚀,外界担心在传统银行数码化的夹击下,部分虚银的投资者在未来会止蚀退场。 记者 林家希 关英杰
疫情加快各行各业数码转型的步伐,对虚拟银行发展亦有正面影响。据金管局资料,八家虚拟银行在去年吸收八十万个客户,截至去年底,虚银户口共有一百二十万个,存款总额二百五十亿,贷款六十亿元。今年第五波疫情下,虚拟银行的交易预期录得进一步升幅。
客户及交易 疫下加速增长
虚拟银行之一的汇立银行(WeLab Bank)表示,首季利用该行扣帐卡的交易总额,比上一季录得增长,特别在外卖和网购平台的交易增幅超过两成,贷款服务亦录得破纪录增长。城大市场营销学系高级特任讲师谭桂常指,不少实体银行在疫情爆发时,因防疫要求关闭分行,无接触方式营运的虚拟银行正符合市民需求。
疫情加速了虚银的发展速度,但实际上,自虚拟银行登陆本港近两年来,八家虚拟银行年年亏损,二○年共亏损二十四亿港元,去年光是上半年已蚀十七亿元。评级机构标普去年八月底发表报告,指受限于客户规模及产品数量,预计未来两至三年,虚银仍是小众市场,加上传统银行加大数码化的投放,比仅提供储蓄、信用卡和贷款产品的虚银较有优势,或有虚银因此倒闭。
开户量只及传统银行一成
金融界立法会议员陈振英点出,虚银在本地渗透率低的问题。他指,八家虚银合共拥有过百万户口,即平均每间的户口数量,只有传统银行的八分一到十分一,相信要市民接受虚银的崭新概念,仍有一段长远的路。
虚拟银行开业以来,多以高息存款作宣传,望以最短时间吸纳最多客户,但经过一段时间后,不少虚拟银行疑因捱不住长期「烧钱」,下调存款利率,部分用家表明,开立虚银户口只为赚取高额利息,若无相关优惠,便不会继续使用服务。
「先买后付」新模式留客
优惠期过去,如何留住客户,成为虚银的重要课题。部分虚银已由存款、信用卡消费优惠,扩展至其他模式,如Mox推出兼备扣帐及信用额消费的银行卡,亦有如Livi bank推出「先买后付」的新消费模式,获不错的反应,反映相关服务切合市场需要。
Livi bank产品总监洪满霜不讳言,公司仍处于投资期,去年开业首年建立了客户的数据库,今年会分析客户的投资模式,制定个人化的投资和财富管理建议,并推出保险服务,以及面向中小企的贷款及财富管理服务等,包括向母集团旗下便利店的特许经营商提供贷款,务求继续扩宽业务和客源,在数年后达至收支平衡。
虚拟银行「龙头」众安银行(ZA Bank)去年底客户人数达五十万,存款馀额约七十亿港元,但亦亏损逾四亿,公司公布业绩时指,亏损主要源自拓展新客,投入科技研发及新产品推出,而行政总裁许洛圣亦预期,今年营运是转捩点,有信心维持在二四年达收支平衡的目标。
要转亏为盈,虚银必须通过重重考验,除了与其他虚银「斗法」,亦要面对传统银行数码化的冲击。近年不少传统银行加强网上服务,令业务较单一的虚银竞争力减弱。城大谭桂常举例,有实体银行推出虚拟信用卡,全程透过手机程式交易,告别「碌卡」时代。
变阵推高利率服务 抢借贷客
传统银行加入战场后,虚银必须在夹缝中求生,部分虚银瞄准无法从传统银行取得服务的客户作招揽。陈振英说,有个别虚拟银行主动送上利率较高的服务,给存款量较少或向银行申请借贷失败的中小企和初创企业吸客,效果不俗,但若持续执行相关策略,虚银变相要与财务公司竞争,「财务公司的广告已深入民心,很多市民会第一时间想起他们,虚银要打破这些印象有难度。」
据了解,在申请虚拟银行牌照时,金管局要求申请者递交资料,讲述如何在三年内达至收支平衡,及一旦失利的退场规划。外界担心虚银在年期到达或会离场,陈振英认为,若三至四年后,仍未见到明确前景,不排除有个别投资者考虑止蚀退场,但如投资者看长綫发展便愿意留守市场,现时虚银多由大集团或大型金融机构经营,守业能力强,相信前路仍然看好。
恒生大学经济及金融学系副系主任郑会荣分析指,外国虚银盛行多时,但一般分批发牌,各自有特定客户群,而本港短期内连发八个牌照,各家虚银定位不清,目标客户重叠性高,可以预期一轮「烧钱」抢客后,本地虚银将面临惨烈的淘汰战,面对汰弱留强的现实。
全文刊《星岛》「每日杂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