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究:极端高温天气将愈来愈多 料世纪末酷热天气增至126天
2022-08-22 09:41
根据香港中文大学未来城市研究所与其他大学进行的联合研究,本港的极端高温天气在未来日子会愈来愈多,温度升幅和持续时间亦会增加。团队建议长远规划及增设纾缓设施,以减低极端高温天气对市民健康的影响。
天文台纪录显示过去10年平均每年酷热天气日数约34天,热夜约36天。团队估算如温室气体排放的情况没有改善,世纪末的酷热天气日数将增至126天,热夜达136天,即由5月至8月几乎每天都是酷热天气,甚至在4月和9月亦出现酷热天气。团队指,今年的酷热情况只是开始,极端高温天气在未来将会持续更长时间,最高温度更高,而且出现得更频密。
由于极端高温天气会愈来愈严峻,社区的消暑降温设施的重要性会增加,有助纾缓市民的热不适并避免热疾病。团队指,当酷热天气警告于下午4时半仍然生效,政府会开放全港19间夜间临时避暑中心供有需要人士入住,但基层市民未必选择前往夜间避暑中心,甚至认为不切合他们的实际需要,原因包括不清楚中心位置;位置偏远不便,不便年纪老迈或行动不便者前往;中心的环境或衞生不佳或有安全隐患,无家者可能会担心家当失窃。
研究项目的项目统筹中大建筑学院教授吴恩融指,比较酷热风险图的高风险地区和全港19间夜间临时避暑中心的分布点,可见现时的夜间支援设施,从分布地点、范围和数目上都绝对不足以应付未来需要。他建议政府考虑在热夜风险较高而长者、低收入人士和无家者较多的地区多增设夜间避暑中心,例如深水埗、油麻地及土瓜湾等,亦要改善中心的设备、环境和管理,选址便利,令有需要人士愿意前往使用,才能帮助市民应对酷热天气。
他亦指,虽然市民日间可以进入商场及其他有空调的公共设施避暑,但改良及优化公园和公共空间的设计,提供降温设施亦相当重要。如有更多可供乘凉的户外公共地方,长者及住在劏房或家中无冷气的基层市民可多个选择,在酷热天气下仍可在户外运动或享受绿化环境,对保持心理健康有正面作用。政府或非牟利机构亦可在人流较多的社区空间增加「酷凉地点」或「城市绿洲 」,设置户外喷泉、嬉水区、喷雾等设施,以降低周边的环境温度。
立即下载|全新《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