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士疯狂贷款去移民 将物业加按再向财务公司现金周转
2022-11-08 12:20
疫情缓和,管控措施稍放松,很容易会走去另一极端:心急弹出,看我飞天遁地好本领!像南韩梨泰院,人踩人的惨剧。因为刚解禁,因为要狂欢,因为要急于摆脱三年来的制约等等。
开弓没有回头箭。「嗖」一声,有咁远时去咁远,有咁尽时去咁尽。却忘记了久病初愈,体质未预备好激烈运动。社会上的配套及设施,沉睡多时,亦未来得及配合。
可是急功近利的香港人,迷信一句魔咒:「契弟走得摩(慢吞吞)。」自以为醒目。又有年轻的CEO,心急求表现。亦有老板追逐利益,恨不得短期内有高超回报。
懒理客观环境,下死指令,层层施压,你交不到数是你的事。做不来?门外一条长龙等坐你的位。难怪看调查报告,香港平均每六、七个人,有一位患情绪病:狂躁,抑郁,焦虑,多疑多思多虑。实际情况应不止此数。
许多打工仔不是不知,无奈管理层,要赶年尾交数,更常听到的是「向股东负责」。于是懒理你大病初愈,既落得牀,预期你即时搞反弹,再反弹。
亦并非没可能。像二○○三年,香港经历「沙士」后,第三季已有起色,第四季已急速反弹。
可惜今次的病情,严重得多。加上之前埋伏的社会深层次矛盾,这一代的小巿民,民智已开,很难像以往般,任劳任怨,付出而不计较回报。
即使年尾稍有好转,仍潜伏巨大的债务危机。像部分专业人士:律师/医生/会计/金融才俊等等,曾经是社会的中流砥柱,漂亮体面的中产富裕阶层。
经过近三年的变化,令他们理直气壮移民去。临行前,不惜疯狂借贷,将持有的物业加按二按三按。再向多家财务公司,不计较高利息支出,申请现金周转。
近年我们经传媒长期教育,当然知道:「借钱梗要还,咪畀钱中介。」
但是这批优秀的借贷者,根本没想过要「还」。借借埋埋一大笔,然后借「移民」之名,一走了之。而且走得八面威风。当是对社会的一种报复,将恶行合理化,这笔数,将来不知由谁来找?
过程中,最大的得益者,可能只有搬运公司,以及代追查的私家侦探。无奈,近年借贷者都普遍拖数,狠心不还,道德沦落没底綫。
以上,只是冰山一角。三年来的动荡,引发不能想像的颠倒错乱,需要时间逐渐修复。
正如大病初愈,以为可急速反弹?妄想。乐观估计,起码要待旧历年后。
www.winghongdon.com
康子 灵气逼人
标题经编辑修改,原题为「大病初愈,忌过急反弹」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