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杂志.人物志|「棚仔」迁拆曲终人散 档贩浓情剪不断

2023-01-09 08:04

大姐芬跟丈夫镇守「棚仔」四十四年,经历无数风雨,却敌不过迁拆的命运。
大姐芬跟丈夫镇守「棚仔」四十四年,经历无数风雨,却敌不过迁拆的命运。

深水埗钦州街有一处毫不起眼的布市场「棚仔」,帆布与绳索交错的围墙内,灯火通明却有种与时代脱节的氛围。七十三岁的大姐芬,跟丈夫镇守棚仔四十四年,经历无数风雨,最终却敌不过迁拆的命运。现时回首,大姐芬难忘档贩齐上齐落,合力修补被大火烧穿的上盖,拯救门前被台风吹倒的大树,无奈无力守住自己的家园,惟有期盼在最后的时光,能让自己和街坊留下美好的回忆。

现场情况请点击组图浏览:

十几万码布料带不走,唯独裁剪布料用的剪刀,会跟大姐芬一同「荣休」。
十几万码布料带不走,唯独裁剪布料用的剪刀,会跟大姐芬一同「荣休」。
大姐芬指「真的倒数了,今次没有人再打救我们……」。
大姐芬指「真的倒数了,今次没有人再打救我们……」。
「棚仔」是香港硕果仅存的布艺市场。
「棚仔」是香港硕果仅存的布艺市场。
棚仔人情味浓,全因档贩多年来共同进退,跨过无数风雨。
棚仔人情味浓,全因档贩多年来共同进退,跨过无数风雨。
俗称「棚仔」的钦州街小贩市场将于月尾清拆。
俗称「棚仔」的钦州街小贩市场将于月尾清拆。
陈小姐期盼,农历新年过后迁至「新棚仔」能够重新出发。
陈小姐期盼,农历新年过后迁至「新棚仔」能够重新出发。

俗称「棚仔」的钦州街小贩市场,是香港硕果仅存的布艺市场,然而近期挂满「清货大平卖」的街招,皆因市场将于月底清拆。在棚仔内穿梭,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稍为宽敞的位置「落脚」,正是大姐芬的排档;布料摆放整齐,店前有一面镜供客人打量,店名端正有力地用马克笔写在档口隔板上,正是大姐芬丈夫的笔迹。

电力不足 大热天过非人生活

「一九七八年八月十三日,我俩夫妻合力把档口推进来。」大姐芬回忆四十四年前进驻棚仔的一点一滴,向记者诉说被骗搬迁的经过,「布档以前在汝州街、黄竹街至石硖尾街一带,那年地铁工程要徵用马路,就把我们安置到棚仔,还说两年后就可以搬回街道,怎料一搬就四十四年!」大姐芬形容棚仔是「荒岛」,头五年完全没有生意,而且资源紧绌,「那时只有一条电线驳一盏灯,风扇都用不到,天气炎热简直是『非人生活』!」她忆述有档主发起安装冷气,怎料一开冷气,全个棚仔「熄灯兼跳电掣」,遂向政府反映加大电力供应,却被带「游花园」,「常说快搬出去不用加设电线,结果拖拖拉拉就这么多年了。」

大火烧穿上盖 档贩合力修补

「开十收六,逢星期日休息,这样就几十年了。」大姐芬说道。连日来不少街坊前来探望,希望抓紧最后的时光向大姐芬买布及道别。访问期间,一位穿搭时髦的青年希望寻获一块不常见的黑色直纹布,大姐芬马上东翻西找,跟年轻人蹲在档前研究;看她三两下工夫便裁出一码又一码的布匹,唯独那种跟社区的情愫,剪刀多锋利也剪不断。

棚仔人情味浓,全因档贩多年来共同进退,跨过无数风雨。大姐芬难忘棚仔曾于九十年代遭遇大火,虽然没有波及自己排档,但近深水埗公园方向的上盖被大火烧穿。由于棚仔属小贩市场,不能买保险,大姐芬坦言重建过程「十分凄凉」;大量布料被烧光,大家合力清除垃圾也花了一个星期,及后棚仔档贩更集资买锌铁,自行修补上盖。

谈到历年来「经典」,大姐芬说棚仔门前的树荫也有段古,「三十多年前八号风球吹到正,外面整棵树虽未至于连根拔起,但有五分之四的根部已翻起!那时大家也依靠大树遮荫,不然夏天十分炎热。」于是,那些年的壮丁为「救树」,在五金铺买来一条大麻绳,「十多个大男人扯大缆般把大树移直,又买泥填补缺口,结果大树奇迹重生!」大姐芬指,那时近盂兰节,有老行家提议烧衣庆祝,于是档贩们买齐烧肉、切鸡拜神开大食会,一同摺金银衣纸拜神,「真的好热闹好开心,又有人情味,之后也有继续烧衣,保佑大家出入平安,是我们的欢乐时光!」大树成为棚仔的「守护神」,后来档贩更伐掉大树的横枝,沿荔枝角道接种,种出十一棵小树乘凉。

壮丁「救树」最经典

不过,门外「守护神」也无力保佑棚仔逃过迁拆的命运。早于○五年,政府已提出收地兴建居屋,遭档贩强烈反对下暂时搁置,至一五年收地方案重启,周旋多年最终定下今年一月迁拆的「死线」。棚仔档贩可以选择迁往通州街桥底街市的新布贩市场,惟大姐芬跟大多年老档贩一样,将会结束近半世纪的家业。

倒数一个月,大姐芬终有实感,慨叹离场已成定局,「真的倒数了,今次没有人再打救我们……」四十四年前第一个进驻棚仔,如今一同黯然落幕,在大姐芬话语间听出无比的心酸。看看月历,若档贩如期迁出,正好是大年初十。十几万码布料带不走,店前的大镜和丈夫手写在铁皮上的招牌也留不住,唯独那把裁剪布料用的剪刀,会跟她一同「荣休」,「我猜自己临走前会哭,毕竟四十多年了,由二十八岁做到七十三岁……真的很唏嘘,这么长时间一定有感情,如今曲终人散了。」

将迁「新棚仔」 缝纫妈妈感期盼

走进棚仔最后一条巷弄,悬挂的帆布错落有致,形成一个又一个小圆拱。屈膝探头一望,人称「Sewing Mama(缝纫妈妈)」的陈小姐向记者招手,笑起来眼睛更眯成一线。

三十二年前承继老爷家业,由缝纫女工变成摊档女主人的陈小姐,是少数搬迁至「新棚仔」的档户。陈小姐的摊档虽小,但五脏俱全,更有两台如「左右謢法」般的镇店之宝——缝纫机。在棚仔,陈小姐是少有会替布料加工的档主,横梁挂着数个手工布袋,「靠自己双手赚钱养小朋友,以前无学识,必定要学懂缝纫养活自己和家庭。」然而,她慨叹摊档位置「偏僻」,一向生意难做,坦言「只有熟客才会走进来」;如今即将迁往新环境,既不舍又期盼,百般滋味在心头。

她寄望,农历新年过后迁至「新棚仔」能够重新出发,若然生意不似如期,也只好在三年租约届满后止蚀离场,「将来的事以后再作打算,现在见步行步,希望搬过去有新开始!」

记者:仇凯瑭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