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前瞻|辣招实施14载 楼价累升112% 催生「慈父慈母」悭税上车策略 一图看清辣招前世今生
2023-10-19 06:55
本港楼市于2008年经历金融海啸后,在美国实施量化宽松(QE)下持续上升,港府及金管局亦自2009年起开始实施一系列逆周期措施及楼市辣招,以遏抑市场投资需求及炒风,至今已实施长达14年,今次《施政报告》迎来减辣,可算是一个时代的转变。
政府推三辣招打击炒风压需求 2016年再加辣
翻查资料,金管局前总裁陈德霖在2009年10月上任后,当月随即推出首轮逆周期措施,以收紧2,000万元以上住宅按揭成数至六成,其后于2009年至2017年更累计推出8轮逆周期措施(见图一),包括将压测利率增至3厘、收紧住宅按揭成数至六成、按保计划最高按揭成数下调至八成(首置人士除外)等。
政府方面,由2010年至2017年也先后推出及微调额外印花税(SSD)、买家印花税(BSD)及双倍印花税(DSD)三大楼市辣招(见图二),以打击本港楼市炒风。三者之中,最早推出的是SSD。政府于2010年11月首度推出SSD,规定买家于6个月至24个月内转手,需额外徵收5%至15%印花税,以求击退短炒的投资者;直至2012年10月,亦即实施有关政策的两年后,政府再推出「加强版SSD 2」,将徵税适用期由2年延长至3年,税率亦加到10%至20%。
同一时间,政府更加推BSD,以针对非本地居民和以公司名义购买住宅物业的买家,对其徵收高达15%的税率,其后本港市场更衍生出一些连公司买卖(俗称买壳)的楼市成交。
虽然辣招一度令楼市投资情绪冷却,但难阻楼市升势。至2013年2月,政府再度加推DSD,即已持有住宅的业主再买物业时,需按旧税率缴付双倍印花税,最高税率由楼价4.25%加至8.5%;而双倍印花税亦涵盖工商物业,但首置或换楼人士可豁免。值得留意的是,若买家是非本地居民,除要支付DSD外,同样要付BSD。
在新政策下,本港物业市场自此多了不少「慈父、慈母」,皆因不少父母均会借用子女的首置名义买楼来悭税。政府终在2016年11月加辣,DSD印花税率划一提高至15%,首置或换楼人士则续豁免。
图一:金管局自2009年先后推出8轮逆周期措施
图二:政府自2010年先后推出楼市辣招
辣招难阻楼市升 前年创历史高位后回落
实施辣招多年,楼价表现又如何?以中原城市领先指数(CCL)为例,于2009年10月、亦即首次推出逆周期措施当月指数为73.8;而2010年11月首度推出SSD时,指数为87.55;其后于2012年10月及2013年2月分别加推BSD及DSD,指数则报111.11及121.73;直至2016年11月终极加码DSD至徵收15%税率,指数仍进一步升至143.95,反映各项招数根本难阻楼市升势。
事实上,CCL最终于2021年8月创出历史高位191.34点才回落,即自楼市辣招首度推出计,期内最大升幅高近1.6倍。惟近年楼价回落,截至今年10月13日报157.02点,重返去年12月水平。不过,若以2009年10月至今计,本港楼价14年仍累升112%。
---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