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申诉王 | 拆解交通意外死亡陷阱 司机视角实测夺命盲点
2023-12-05 11:08
《星岛申诉王》交通专题上集提及今年致命交通意外增加,当中主要涉及长者。但不少交通意外都涉及乱过马路的途人,即使是年轻力壮、身手敏捷的年轻人,过马路时一样不能掉以轻心,皆因司机在驾驶途中有不少盲点。《星岛申诉王》主持Bryan就实测一下大型货柜车及私家车的夺命盲目陷阱。
【点击睇车辆盲点陷阱】
政府化验所法证事务部物理组化验师陶志恒博士解释,一些大型车辆如旅游巴,前方大概0至2米范围会存在盲点,如果有行人走入这些区域,会较难察觉;当途人与车身距离最少有2至3米距离,这样才比较容易察觉。
现时不少大型车辆,都会安装鱼眼镜,陶博士指有助司机看清前方盲点,连距离车头0至2米的范围有没有途人经过,亦能清晰望到。惟他强调,就算途人过路时保持3米的相对安全距离,大型车辆又装设鱼眼镜,亦不代表百分百安全。「你要司机真的留意到鱼眼镜里面的活动才行,皆因司机驾驶时,有很多东西要兼顾。另外途人亦有可能因为『摄车罅』等危险行为,令司机措手不及。」
根据交通总部资料,很多致命交通意外都是在车辆转弯时发生。陶博士解释情况同样涉及盲点,就是与车辆两边的A柱有关。「因为在转弯时,有机会司机的视线被A柱所遮挡,所以未必留意到、或可以这么快发现途人,构成意外。」
陶博士建议,要防止A柱导致的交通意外,首先是要司机警惕盲区的存在,司机要尝试扭动他的身体和头部,去观察A柱遮蔽的位置究竟有没有行人经过。当然,司机驶经一些高危位置,宜将车速收慢,腾出更多时间去应对前方可能出现的危险。
心理专家:创伤压力多源于交通意外
交通意外当中,最严重后果是丧失宝贵生命。就算没有性命危险、身体创伤最后可以完全康复,但心理上的创伤都可能一直缠扰下去。警察高级临床心理学家麦咏芬表示,根据2019年一份关于香港创伤压力的研究,发现创伤事故中超过一半都是跟交通事故有关,并可能引致创伤后压力症。
麦咏芬解释:「创伤后压力症的徵状,包括事主很容易会想起那件压力事件,不由自主经历意外当刻的情况。事主亦可能产生逃避反应,不想再去事发现场或相关环境;一些煞车声,甚至只是看到路上的车驶近自己,都会有很大情绪反应。」
长者在意外中受伤后,康复期较长甚至较难完全康复,令他们担心影响将来日常生活及自我照顾的能力,因而产生抑郁、焦虑的情绪。
其实市民之所以乱过马路,原来都可以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麦咏芬指,「心理学里面有一个现象,叫乐观偏见。我们很多时候会认为一些不好的事,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机会率是很低的,好像乱过马路,我们知道是有危险的,但仍然觉得我可以乱过马路,过份乐观、过份自信,觉得自己行得够快,或者我过了马路这么多年,已经很有经验,可以快过车辆驶来,结果意外就是因为这样发生。」
因应长者涉及行人交通意外较多,麦咏芬呼吁说:「我们留意到,当长者他们带著小朋友的时候,通常倾向守规则过马路。如果保存这份心意,即照顾好小朋友这份安全意识,来照顾自己安全,相信意外可以大大减少,亦不需要家人再为你担心。」
12月开始,警方再度进行全港性大型执法行动,票控违例行人和司机,最高罚款港币二千元。想知过程如何,就要留意《星岛申诉王》的跟进报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星岛申诉王》为民请命抱不平、追踪城中热话,亦会搜罗坊间温情小故事。你申诉,我跟进,WhatsApp搵91999933,《星岛申诉王》随时候命!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