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社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积极行动最实际

2024-09-06 10:18

星岛社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积极行动最实际
星岛社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积极行动最实际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香港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一定优势,尤其在高科技方面实力雄厚,但须具备创新思维,用好人才,积极行动,才能更好地发挥优势,推动国际创科中心建设,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走在前头,并为国家作出贡献。

中联办主任郑雁雄日前在「2024创科+新质生产力高峰论坛」致辞时指出,香港是内地改革开放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得益者,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也应该是创新者、贡献者和先行者。他强调香港发展新质生产力条件优越、实力雄厚,可谓是风向标、动力源、加油站和竞技场,必须科技先行,关键在人才,应该推动特区各界高度重视「科技+新质生产力」。

郑雁雄讲话具启发意义

郑主任讲话对香港具有启发意义,亦强化了香港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自信。首先,香港在一国两制下拥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连接内地市场,又对接国际资源和接触到外国最新科技资讯,可发挥引进来、走出去的超级联系人角色。香港同时拥有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在法律制度和专业服务有国际化优势,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凭藉健全法制可有效保障知识产权,从而激发创新活力,为创科生态圈提供有利环境。

新质生产力是用创新科技,包括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生产模式,突破传统生产力,提升产能和产品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须科技先行,科技创新建基于高水平基础研究和拥用科研人才,而这正是香港的强项。香港有5间大学跻身世界百强大学之列,罗致世界知名学者任教,教职员的科研成果丰硕并得到国际认可,加上当局近年积极推动将大学的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及商品化,然后结合大湾区的先进制造业产能,实现优势互补,形成一条完整产业链。

虽然香港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优势,但若不能发挥出来,犹如坐拥巨资而不运用,故须大胆创新。以晶片为例,西方通过禁止出口与制造晶片相关的仪器、技术,以卡脖子方式拖慢内地高科技发展,若按传统研究方式慢慢追,也要几十年才能拉近彼此距离。要在晶片技术出现突破,便不能用旧思维来解决这问题,须用新思维、新办法,从新材料入手,突破西方技术掣肘,才有望实现弯道超车、升级换代可能。这折射到香港传统产业,企业家应对新事物、新技术时应持开放态度,敢于求变,结合新科技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三中全会提出支持香港建设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意义重大。推动科技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相结合,关键是广纳人才。港府在近两年推出多项抢人才计划成效显著,已批出逾20万宗申请,当中逾13万人已抵港。当局应继续吸纳高端人才,尽快建立完善创科生态圈,并做好人才居住、子女教育配套,为留住人才创造条件,而且还要积极培育人才。

广纳并须培育本地人才

内地早前公布将港大、中大纳入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国优计划」)第二批试点名单,让内地本科毕业生来港完成硕士课程后,可留港执教。「国优计划」主打STEM(科学、科技、工程和数学)等课程,恰好是本港教育界最薄弱一环,有助引入优质STEM师资,培育本港创科人才。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坐而论道,而是要坐言起行,正如郑雁雄主任指出,关键是做起来。特区政府已综合自身优势,锁定了几个重点发展的创科范畴,包括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医药科技、新能源、新材料和金融科技等,社会各界应尽速行动,积极识变、应变、求变,推动本港产业升级转型,助力大湾区成为世界级的创新和制造中心,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使命。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