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杂志‧人物志|音韵如诗传情寄意 张莹奏响琵琶新乐章

2024-10-07 12:30

香港中乐团琵琶首席张莹冀以更多创新形式,引领观众走入中乐的世界。 香港电台提供
香港中乐团琵琶首席张莹冀以更多创新形式,引领观众走入中乐的世界。 香港电台提供

一弹一拨,穿越古今。香港中乐团琵琶首席张莹自幼习琴,历经师承,既学其技,亦重其韵,古代诗意在其指尖下跃然而生,化为蕴含生命力的动人乐韵。她不仅技艺精湛,亦重视教育,创建琵琶室内乐团,为年轻学子搭建表演舞台,薪火相传,更计划成立面向儿童的乐团育苗。她说,音乐承载人生,串连不同历程,冀日后以更多创新形式,谱写动人乐章,以演奏传递东方韵味,引领听众走进中乐的世界。 

与张莹初次见面,与想像中的温婉佳人有些不同。她有俏皮的一面,喜欢开怀大笑,说话真挚率真。出身哈尔滨的她,自10多年前来港定居,2004年加入香港中乐团,2016年起出任琵琶首席。当年香港中乐团睽违20年再招琵琶团员,她过五关、斩六将,取得唯一席位,其后一度因兼顾硕士课程,5年间奔波京港两地。如今回顾往事,她深悟来港发展乃明智之举。

张莹2004年加入香港中乐团,自2016年起任琵琶首席。 香港中乐团提供
张莹2004年加入香港中乐团,自2016年起任琵琶首席。 香港中乐团提供

「琵琶妙在八面玲珑,千变万化。」张莹所评,作为中乐代表之一,琵琶古籍长久流传,实为瑰宝。琵琶采十二平均律,拥完整半音阶,中国古韵浓厚,演奏手法多元,或推拉盈柔,或带滑顿挫,能文能武,激烈如描绘楚汉相争的《十面埋伏》,乃至婉约幽怨、借景抒情的文曲,张弛有度,挥洒自如。

任何作品都有其独特韵味,但有些却令张莹格外动容,如《诉——读唐诗琵琶行》。该近现代琵琶独奏曲出自作曲家吴厚元之手,以唐代诗人白居易名作《琵琶行》为创作基础。白居易笔下对琵琶弹奏技巧和音色描摹入微,「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生动描绘琵琶时而悠远柔媚,时而激越嘹亮,如玉珠走盘的清脆音色。

张莹娓娓道出诗句,感叹诗意是乐曲的根柢,越能探究诗中玄机,越能领会其中的悲欢离合,「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人生无常的感慨徐徐浮现。弹奏时,诗中苍凉凄婉之情如云烟般萦绕指端,在音符间绵延回荡。

盼触动观众神经引起共鸣

她柔声说,每个人经历不同,心中所想迥然有别,盼其演绎能邀观者共沉其中,感受某种氛围,触动神经,引起共鸣,「希望观众可以从我的演奏中,感受到这些画面。」

一缕琴音,万象生辉;指间轻弹,响起无穷联想。弹琴心存画意,是其恩师的教诲。张莹与琵琶结伴的路上,受多位老师薰陶。她忆述,4岁时入读一所独特的幼稚园,那里不仅教授乐器,亦授日语,10幼童在小长桌畔共弹共习,志趣洋溢,后获介绍予名师吴俊生,赴京就读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始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我认为我是哈尔滨最好的了,结果去北京后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她苦笑说,往日所学的被老师一一推倒重来,重构根基。其中,吴志忠老师尤重画面感,她形容,昔日演奏多根据乐谱照本宣科,弹对音符,善用技巧,殊不知更须运用想像,方能诠释个中韵味。

张莹身任香港演艺学院任硕士班导师,也在本地大学任教。 香港电台提供
张莹身任香港演艺学院任硕士班导师,也在本地大学任教。 香港电台提供

以演绎演奏家王范地作品《天山之春》为例,其原曲是演奏家乌斯满江和作曲家俞礼纯创作的热瓦甫独奏曲《天山的春天》,描写新疆天山的山光水色,以及当地民族歌舞乐融的场景,经改编成为琵琶独奏曲。张莹弹奏时幻想苍茫天际、绿草如茵,牛羊悠然而食,自己纵身于天地间肆意奔跑,「脑海营造出意境,弹出来的音就开始不一样了。」

琵琶声声,生机勃勃;情景交融,韵味悠长。历经良师指导,张莹的技艺不断重塑,融会贯通,让她在扎实的基础上,增添多元元素。她说,「我不想拘泥于一种风格,我们弹乐器是为了让乐器呈现更多音色,演绎各类歌曲风格。」这与她对乐团的见解相通,「乐团像一件大型乐器,各乐器皆有独特音色,在指挥的带领下协调共奏,视乎歌曲的编排,但我们各知己任。」

张莹过去的演出,不乏与钢琴家合作,她倒认为,中西乐没甚隔阂,「有句话说,语言尽头,音乐声起。音乐无分国界,我们皆读五线谱,有谱即可演奏。琵琶亦有多部作品与弦乐四重奏、长笛等合奏。」

音乐无分国界皆读五线谱

她身任香港演艺学院任硕士班导师,也在本地大学任教,并为学生设立琵琶室内乐团,组建如西乐三重奏、四重奏等小组形式,「有助磨练演奏者的合作能力和表现力。」她说,当时希望为学生建立表演平台,学生既为演奏家,学成后不应只做教师,作为师表亦应在舞台上发光,建立榜样,成为下一代效法的楷模。

创立非牟利乐团后,她放手让学生自主安排乐团的基本行政运作,「本港鲜有专门的琵琶组合,而我们每年必办一场音乐会,我帮他们排练、订曲目,学生亦乐在其中。」更别出心裁的是,团队另设「琶向舞台」项目,公开徵召表演者,不论业馀还是老幼,皆可共襄盛举,齐在音乐会演出,她说:「有60多70岁的长者亦登台献艺,非常感人。」

为儿童组乐团有趣地学习

下一步,她将筹组面向儿童的乐团。实际上,张莹的子女亦习琴,促使其为小朋友建乐团,既为切磋,更在互相扶持,有趣地学习。她坦言,让子女学音乐,缘于音乐乃其伴侣,更是灵魂的支撑,「回溯往事,每段时光皆有旋律为伴,一旦响起,立即唤起当年情景。」无论是少时的热血澎湃,抑或今日的从容淡定,音乐见证着她的人生足迹。

在未来,张莹盼能丰富音乐之路,于演奏上追求更多新颖作品和形式,寻求不同合作机遇,亦冀藉琵琶室内乐团和其他活动,弘扬中国传统乐器,使大众得以接触中乐之美,为琵琶所感动。

张莹日前受邀参与港台节目《乐有所思》,与观众近距离互动。 香港电台提供
张莹日前受邀参与港台节目《乐有所思》,与观众近距离互动。 香港电台提供
音乐沙龙后,张莹与乐迷合照。 香港电台提供
音乐沙龙后,张莹与乐迷合照。 香港电台提供

与观众近距离演出 展现情感张力

张莹近日受邀参与港台节目《乐有所思》,在观众面前近距离演出,她形容是难得的体验。

该节目特色是让音乐家于密闭录音室中,与数十名观众近距离互动演出。她说,一般演出总与观众隔着一段距离,如此「亲密」实属罕见,「因为场地不大,我特别想展现更多情感的张力。与平日大型演出不同,无需多费精神,便能自然而然地把内心的情感散发出去。观众能够清晰观察到我手指的细微动作,甚至看到我肌肉的震动,所有动作和演奏都是融入其中的。」

她续说,制作团队尤为专业,特意带她到古董家具店,借用古物装饰录音室,配合灯光,营造典雅古朴的氛围,相信观众当日如身临其境,沉浸其中。她期盼,日后有更多机会与观众交流,在音乐的流动中,超越时空,与古人心灵相通,共鸣共振。

张莹不时到外地演出,指各地观众喜好不一。 新加坡鼎艺团提供
张莹不时到外地演出,指各地观众喜好不一。 新加坡鼎艺团提供

海外各地喜好不一 观众反响均热烈

张莹随香港中乐团赴多地演出,她笑说,海外观众反响热烈,各地对乐曲的喜好亦不一。

香港中乐团不时在海内外献艺,张莹珍惜与观众交流的机会。她说,所到之处,无论是马来西亚、澳洲还是欧洲,观众均给予热烈反响,「每场都起立鼓掌,『安可』好几首也不愿散场。」

日本场不少观众具一定的中文水平。两场演出后,皆有日本人以中文书写留言,称赞中乐团的演出,并署名「莹姐永远的粉丝」,让她喜出望外,既好奇对方身份,又感激这份难能可贵的支持。

各地观众的品味各有异同,她提到,欧美和台湾观众喜欢现代派作品,而港人相对怀旧,更倾向经典乐曲。

记者:林家希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