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客室|冀推动本港迈向「碳中和」里程 蒋东强带领中电持续稳健成长

2024-11-01 08:00

中电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蒋东强说,期望带领集团业务持续及稳定增长。 欧乐年摄
中电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蒋东强说,期望带领集团业务持续及稳定增长。 欧乐年摄

中电集团是亚太区规模最大的私营电力公司之一,不仅为超过80%的本港人口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亦凭藉深厚的实力和前瞻性思维,引领香港进行能源转型,步向可持续未来。集团业务涵盖发电、输电、配电和零售等,投资遍及香港、内地、澳洲及印度等市场。上任一年的首席执行官蒋东强说,期望带领集团业务持续及稳定成长,并盼发掘年轻力量的无限潜能,为香港建设更环保、更美好的明天。

炽热的阳光下抬头远望,屋顶的塔钟显得格外清晰。位于亚皆老街的中电前总部,建于1940年,2018年被评为一级历史建筑物,其后修复成文化馆。站在中电钟楼文化馆前,集团新任首席执行官蒋东强谈起当年旧事,由见习工程师一路打拼,如今成为CEO。他说,始终坚守集团三大核心价值:从心关怀、追求卓越和勇于承担。

蒋东强(左一)在1988年以实习生身分加入中电成为见习工程师,图为中电大埔系统控制中心。 中电提供
蒋东强(左一)在1988年以实习生身分加入中电成为见习工程师,图为中电大埔系统控制中心。 中电提供
2017年,蒋东强以时任中电总裁身份到中电客户服务热线中心为同事打气。 中电提供
2017年,蒋东强以时任中电总裁身份到中电客户服务热线中心为同事打气。 中电提供

不排除开拓其他地区新市场

「这一年来的工作转变很大。」蒋东强提到,过去的职责主要集中在中电的香港业务,接任后则负责集团的整体表现,花了不少时间详细了解集团在内地、澳洲和印度的业务,并与当地同事建立关系,亦与本港团队磨合,盼未来合作更顺畅。

他说,首要目标是让集团业务能稳健和持续地增长,故上任后第一项工作,便建议进行整体集团策略检讨,预计明年初有较清晰方向,将按其结果调整集团未来方向,不排除开拓其他地区的新市场。

中电目前业务核心集中在香港和内地。蒋东强提到,中电配合港府的《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50》,助力香港于2050年达至碳中和,已建两台新的燃气机组,加上从内地输入的管道天然气,以及去年7月落成、与港灯合资兴建的离岸天然气接收站,将达成蓝图首阶段对提升使用天然气发电,减少用煤的目标。

与此同时,集团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包括通过「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计划」,向客户购买可再生能源,鼓励更多市民和企业安装太阳能板,并配合政府转废为能的计划供电。蒋东强说,目前中电提供每度电的碳排放量低于0.4千克,比部分经济发达的国家还要好。

蒋东强(左三)出席中电2024股东周年大会,旁为主席米高嘉道理(左二)、副主席包立贤(左一)及前任首席执行官蓝凌志(右二)。 中电提供
蒋东强(左三)出席中电2024股东周年大会,旁为主席米高嘉道理(左二)、副主席包立贤(左一)及前任首席执行官蓝凌志(右二)。 中电提供

未来供电 核电加可再生能源

下一阶段,中电将通过区域合作,为香港引入更多「零碳」能源。他坦言香港地方有限,要全港电量60%至70%为零碳能源,单靠可再生能源不太实际,「我们认为核电是其中一个方向,相信未来供电组合会是核电加可再生能源。」事实上,中电早于30年前已参与合作大亚湾核电站项目,目前该核电站提供的电量占全港4分之1,他指,若有机会加大核电电量,或引入其他可再生能源,届时煤将退役,剩下天然气机组。

至于最后一步,则将天然气也转变为「零碳」。蒋东强说,目前全球讨论较多、有较多资源开发的是氢气,「若有绿氢供应,我们可将燃气机组改建,改烧绿氢,变成真正的『零碳』。」他指,中电会密切关注各项技术的发展。

蒋东强侃侃而谈,谈起各项技术也详尽细致。实际上,他是「红裤子」出身,大学主修电机及电子工程,1988年毕业后随即加入中华电力,中间只短暂离开约1年,35年职涯全献给中电,曾担任系统控制中心主管、企业规划业务等岗位,具备不同层面的经验。

他提到,目前全球仍未有较经济又稳定的方法储存电力,当年在控制中心工作时,需要预测电力需求, 「24小时追踪电力变化而作出应对和改变,很有趣的。」他举例,大型台风会影响电力需求,如在夏季台风前夕,内地的热空气被带到香港,本港会变得相对闷热,电力需求比平常高;当台风来袭,气温下降,电力需求则低于日常。

蒋东强去年在山东出席第四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分享中电的减碳愿景及专业技术。 中电提供
蒋东强去年在山东出席第四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分享中电的减碳愿景及专业技术。 中电提供

蒋东强说,近年市民对节能减碳的意识越来越高,加上政府设多项能源效益的相关措施,以及客户更换新电器等,都会让用电量下降。而集团在新兴产业如数据中心,以及新基建项目和发展区的电量录得增长。然而,极端天气等因素加大了预测电力需求的难度,他说:「我们会继续做好长远规划,确保在不同时间点也有充足、安全和稳定价格的电力供市民使用。」

从工程师晋升管理层,他不讳言曾面临挣扎,「我记得很清楚在2002年,公司认为我在管理上有潜力,给我机会转至企业规划,当时有想过我喜欢做工程,而且已熟习了工作,是否真的要跳出舒适圈?」后来他决定接受挑战,扩阔了视野和见识,学习到各种商业和财务知识,他笑说:「人的潜能可以通过挑战而激发!」

蒋东强化身导赏员,陪伴长者参观经美化的中电配电箱,推广社区文化和环保节能。 中电提供
蒋东强化身导赏员,陪伴长者参观经美化的中电配电箱,推广社区文化和环保节能。 中电提供

发掘员工潜能 向科技专才招手

中电向来对人手有长远规划,提前部署并培训员工发掘潜能。近年本港面对人才短缺的情况,中电在招揽人手上也有了转变,比起以往,相对多了在内地和海外大学招聘。蒋东强以见习生计划为例,每年约招30至40人,今年有8名内地毕业生。

此外,他表示,过去在电力行业工作,多为电机或机电系毕业生,但随时代改变,近年大多技术牵涉跨领域,在人手需求上也更为广泛,「我们今年新招聘的同事,约有30%至40%并非工程专业。」他举例,如今有科技协助,如以无人机检查发电厂的大锅炉,更为安全,并以人工智能作分析,故也需要数码科技专业的人员。

蒋东强说,香港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超级联系人」优势,可成为高端人才的聚集地,「很多外国朋友和我说,他们喜欢香港,因在港生活如饮食和交通都非常方便,加上有独特的大自然环境,从市区出发可在1小时内到达有山有水的地方,是很有吸引力的。」

作为全港最大的电力供应商,中电始终紧守「照亮美好明天」的宗旨,推动本港迈向「碳中和」的里程。蒋东强强调,希望在其带领下,中电的业务能有持续和稳定的增长,而他也期望培育更多后进,与市民及各持份者携手并肩,共创「零碳」未来。

蒋东强期望帮助更多人才发掘潜能。 欧乐年摄
蒋东强期望帮助更多人才发掘潜能。 欧乐年摄

「山竹」袭港 团队行2小时入村修复电网

时代变迁,但中电的初心始终不变。昔日老前辈为铺电网居住乡郊,如今团队在台风后排除万难,到偏远乡村恢复电网。

蒋东强分享,上世纪,已故前集团主席罗兰士嘉道理(Lawrence Kadoorie)便有一个宏愿,希望不论经济发展如何,每家每户都有电可用,以提升本港的生活水平,亦因如此,中电在1960年代推出「乡郊电气化计划」,「计划持续了很长时间,很多新界偏远乡村没有车路,当年老前辈需要搬着沉重的器材,徒步入乡村,需要在村内居住一段时间,建好电网后再去下一个村,投入了很多心力和资源,至1970年代,我们的电力覆盖已相当广阔。」

他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谈及在中电生涯的难忘事件,他指,2018年台风「山竹」袭港,当时不少树木倒塌,造成道路封闭,而在个别较偏远的村落,电力有受影响,「同事很有责任感,排除万难都想尽快恢复电力,因车路受阻,加上台风后路况欠佳,步行至少2小时入村修复电网。」他说,与团队齐心克服了挑战,是难能可贵的事,甚感满足。

极端天气频仍供电可靠度保持99.999%

中电植根香港超过120年,服务超过600万市民,作为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环,中电深明稳定的电力供应对保持这个城市运作畅顺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全球暖化导致极端天气愈趋频繁和严重,为世界各地的供电系统带来挑战。去年9月,香港于一周内接连被超强台风「苏拉」吹袭及经历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暴雨;今年5月,将军澳录得近390毫米雨量。这些事件期间,中电的供电系统大致维持正常,绝大部分客户的供电稳定。

多方面措施 提升应变力

蒋东强指,中电一直透过不同措施,提升供电系统抵御极端天气的能力,致力维持可靠供电,包括引入「紧急复电系统」,当有电塔受损时,可以极短时间建造临时电塔。暴雨期间,水浸往往是一大威胁。为此,中电在有可能受水浸影响的变电站加装抵御设施,包括加建防水闸、加强密封电缆入口、加设水泵及水位警报器等。

中电利用创新科技,推出智能管理系统(Grid-V),全天候实时监察变电站和架空电缆的状态,以提升供电系统的应变能力。Grid-V能够整合各种监控、警报和信息系统至中央智能管理平台,以更系统化的管理,确保供电可靠性。系统更能识别警报的优先顺序和严重性,将相关视频明确传达给操作人员,从而快速评估状况,并采取相应行动。

蒋东强强调,中电的供电可靠度保持在99.999% 的世界级水准,每名客户年均的停电时间只有约1分钟,而其他大城市如雪梨、伦敦是约10至20分钟。

记者:林家希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