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都|政府收回塱原私人农地发展生态公园 至11月底约5000人次到访

2024-12-26 07:00

北都|政府收回塱原私人农地发展生态公园 至11月底约5000人次到访
北都|政府收回塱原私人农地发展生态公园 至11月底约5000人次到访

【北都/塱原/渔护署】政府藉着发展北部都会区的古洞北及粉岭北新发展区机遇,决定收回塱原私人农地,发展为塱原自然生态公园,以保育及提升这片重要的淡水湿地的生态价值。塱原自然生态公园面积约37公顷,划分为三个管理区域,包括访客区、农业区和核心保育部分的生态区。渔农自然护理署高级自然公园主任黄广潮指,公园每年的经费约1,900万元,自上月9日开放予公众参观后,至该月底约有5000人到访。

每年的经费约1900万 11.9开放公众参观

水对于塱原的湿地十分重要,黄广潮介绍时指,净化湿地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是沉淀池,水深约90厘米,让水中较大的颗粒沉淀到池底,然后会流入芦苇池。芦苇生长需要养分,正好吸收水中过多的养分,芦苇的枝条亦可以阻隔水里的微粒,因此芦苇可作天然过滤、提升水质之用,芦苇丛同时为生物提供觅食和栖息地。最后,水会流入浅水池,水深约30厘米,让太阳光的紫外线杀死细菌,再流进灌溉水道。每个水池的出入口都有一个水闸,用来控制进入水道的水量。

访客区浓缩了公园的大部分生境,亦提供访客设施,包括湿地广场、观鸟屋、步行道和凉亭等。黄伟强摄
访客区浓缩了公园的大部分生境,亦提供访客设施,包括湿地广场、观鸟屋、步行道和凉亭等。黄伟强摄
公园在生态区及访客区种植稻米,让它们过境迁徙时,可以有栖息地和食物。黄伟强摄
公园在生态区及访客区种植稻米,让它们过境迁徙时,可以有栖息地和食物。黄伟强摄
生态区是公园的重点保育区。黄伟强摄
生态区是公园的重点保育区。黄伟强摄
公园也会轮替耕作,例如用乾农田种植开花植物。黄伟强摄
公园也会轮替耕作,例如用乾农田种植开花植物。黄伟强摄
(左起)渔农自然护理署高级自然公园主任黄广潮、渔农自然护理署自然公园主任苏伟恩。黄伟强摄
(左起)渔农自然护理署高级自然公园主任黄广潮、渔农自然护理署自然公园主任苏伟恩。黄伟强摄
全长约1.9公里的灌溉水道以石笼建造。黄伟强摄
全长约1.9公里的灌溉水道以石笼建造。黄伟强摄

农业区则以生态友善的农业生产模式运作,鼓励农户使用天然肥料、生态友善的除草剂及除虫剂,农业区内的部分农田更划分为有机耕作区。黄广潮表示,在塱原收地前,经统计当时有52个农户,在逐一询问他们的意向后,有39户都愿意回来,因此便将农业区的农田租给他们继续耕作。在租金方面,每名复耕农户可租到的农田面积约2至3斗种,每一斗种每年租金为840元。

为方便农户种植,公园以石笼建造全长约1.9公里的灌溉水道,以改善塱原灌溉水道,农户可用水泵从灌溉水道取水,供农田灌溉。石笼灌溉水道具备生态及耕作友善的元素,石与石之间的空隙可让泥土沉积,为植物提供了生长的空间,沿水道每隔100米加设小型动物通道,方便供小动物如蛙类等离开水道。此外,农田附近也有储物室,让农户可以将农具放置在内,不用搬动。

生态区是公园的重点保育区,透过生境管理工作,种植合适的农作物、控制农田水位、清除外来物种、植物护理等,吸引雀鸟及其他湿地动物,为它们提供合适的觅食、栖息及繁殖的地方,以保持及提升塱原的生态价值。黄广潮指,有多个品种的雀鸟是公园特别关注的,俗称禾花雀的黄胸鵐是其中之一,公园在生态区及访客区种植稻米,让它们过境迁徙时,可以有栖息地和食物。

濒危雀鸟数目明显增加

过去三年,公园内一些濒危雀鸟数目明显增加。公园在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分别录得全球极度濒危的黄胸鵐数量为27只、55只及46只。在2021年,公园第一次录得黑翅长脚鹬繁殖纪录,鸟巢数量亦由2021年的5个增至2023年的42个。公园2021年发现5只濒危黑脸琵鹭,到2023年更录得42只,较2022年的26只为多。在2023年及2024年录得澳南沙锥和浅色斜痣蜻的纪录,均为香港首个纪录。公园自开放之后,亦录得本港不常见的鸟类,如冻原豆雁、芦鵐、凤头鵐等。

另外,塱原自然生态公园为便利访客游览及教育体验,设有访客区,区域涵盖了公园的大部分生境,包括稻米田、浅水池、芦苇床、荷花池、通菜田、西洋菜田、乾农田等;亦提供访客设施,包括湿地广场、观鸟屋、步行道和凉亭等,方便市民观鸟及拍照「打卡」。

在管理公园方面,黄广潮指,部门在编制上有27位同事负责公园的管理工作,涵盖不同范畴,公园每年经费约1900万包括清洁、保安等。

记者:方咏思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