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为帕金逊症早期徵兆 中大指早求医可延十几年发病

2019-03-19 22:37

乐婆婆(左)服药后,她发梦次数减少,梦境情况亦较平静。
乐婆婆(左)服药后,她发梦次数减少,梦境情况亦较平静。

睡觉时「发开口梦」时有发生,但若大叫、挥拳,可能是「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中大医学院调查发现,RBD患者的直系亲属,患有帕金逊症等脑退化疾病风险,较常人高2至5倍。研究团队指出,若出现便秘、嗅觉不灵敏、手脚不协调等,有机会是患有RBD,即是帕金逊症的前期先兆,虽然现时只有「治标不治本」的药物,但团队仍呼吁市民需要注意并及早求医,期望可提前20年介入治疗。

RBD俗称「发梦期梦游」,患者睡觉时肌肉张力十分大,或会出现挥拳等大动作而不自知,更有患者因而受伤或跌倒。现时已有药物舒缓,服药后情况约可改善6至8成。9成RBD患者5至15年后,会出现帕金逊症等其他脑退化症状。

现年82岁的乐女士在16年前确诊RBD,她曾梦见自己跳水,现实中她不自觉的付诸实行,最终导致头部受伤。服药后,她发梦次数减少,梦境情况亦较平静。

为调查患者亲属发病率,中大医学院展开为期4年研究,招募了102名RBD患者及其204名直系亲属,以及89名健康人士及其208名直系亲属,作临床和睡眠检查,发现RBD患者亲属的帕金逊症发病率为百分之3.1,是健康人士亲属的6倍;而睡眠监测诊断的RBD发病率,患者亲属比率达百分之8.4,更是对照组的5.6倍。

左起:助理教授张继辉,荣誉临床助理教授林少萍,荣润国,莫仲棠。
左起:助理教授张继辉,荣誉临床助理教授林少萍,荣润国,莫仲棠。

研究团队成员、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脑神经科主任莫仲棠表示,患者亲属出现脑退化生物学标记,包括便秘、嗅觉不灵敏及手脚不协调等情况多过对照组,认为相关徵状跟RBD有关,呼吁相关人士及早求医,因为出现RBD已是较中期情况,到后期会患上帕金逊症,希望潜在患者可以提早就诊延缓退化。

中大医学院精神科学系系主任荣润国补充,肠道内的细菌或缓慢地向脑部方向移动,并影响运动能力。莫仲棠指,若市民已均衡饮食、持续运动,但仍然出现便秘就应向医生了解。虽然现时未有药物根治,但他称药物可以舒缓情况,配合运动可以将发病时间推迟十数年。中大医学院精神科学系助理教授张继辉表示,会持续跟进研究对像并收集大便样本,最快2年后可得出肠道微生物跟RBD的因果关系。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