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疫苗謠言對本地生物醫藥的啟示

2021-01-19 00:00

新冠疫情持續,各界都把消滅疫症希望寄託於疫苗,首批一百萬劑國產疫苗快將抵港,但連串無科學根據的內地疫苗副作用、製作過程不良的謠言及抹黑亦於網上瘋傳。所謂「三人成虎」,這些謠言顯示大眾對疫苗等生物醫藥知識一知半解,政府應盡快加強教育大眾;另一方面亦反映大眾對內地疫苗品牌未有信心,本港可運用本身優勢發展生物醫藥的認證,把內地疫苗及其他生物醫藥產品帶上國際舞台。

世界各地都有疫苗的謠言或假新聞,更形成反疫苗風氣,美國民調機構蓋洛普十二月民調就顯示只有六成三美國人願接種;以色列政府就要求facebook移除「刻意散播捏造」疫苗的消息,包括指民眾接種疫苗會被植入追蹤晶片、用作醫學實驗等。這些謠言源自大眾的認知不足,正如昔日資訊科技未流行,許多市民對電腦未有基本概念,臨近千禧年就出現各式各樣「千年蟲」謠言,包括形容為一種破壞電腦、侵蝕資料的「蟲」,本港亦有騙徒誘騙民眾購買所謂「千年蟲」杜蟲藥。今日許多市民對生物醫藥認識近乎零,自然易受假消息煽動。

政府要加強向市民推廣正確生物醫藥知識及發展,此舉亦可鼓勵更多有志人士參與行業,並促進商界投資。本地一直於生物醫藥研發方面有很高水平;例如理大團隊花了四年時間研發的「全自動快速多重診斷系統」,透過微流控和生化技術,能於一小時內同時檢測最多四十種呼吸道病原體,當中包括沙士及新冠肺炎。香港生物醫藥教育及培訓政策配套不足,不但導致科研人才、維修及操作設備的工程人員短缺,尋找商界投資亦困難,難以建立自家產業鏈;有報道指港大近日成功尋獲私人投資者投資十億港元,才總算有望設立本港首家疫苗廠。

目前全球生物技術專利多來自美國,但近年內地亦急起直追,內地製藥公司年度研究及開發額由一四年三百九十億人民幣,躍升至一七年的五百三十億人民幣,今年不少公司更投放了大量資源研發疫苗。港府一方面應與業界專業團體、學界合作,加強教育市民生物醫藥的知識、發展,以及貢獻,另一方面亦要發揮本地業界與國際接軌的優勢,建立自家的生物醫藥技術認證制度,助中國生物醫藥發展達致自家創新,並促進香港經濟發展轉型,實現產業多元化。

朱兆麟 黃展瑋

香港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