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聞】粉嶺救恩VR Cave系統 3D體驗虛擬戶外考察

2021-02-09 00:00

(星島日報報道)通過虛擬實境技術,讓學生身歷不同場景進行教學,打破地域限制。粉嶺救恩書院引進洞穴式自動虛擬環境(VR Cave)系統,學生只要佩戴特製3D眼鏡,便能置身虛擬環境,例如在九龍上空,觀察道路網絡等城市規劃。校長邱潔瑩指,新系統可應用於不同科目,日後教師可製作全景的校本教材,方便在疫情下進行校外甚至境外考察。

計畫由香港大學附屬學院牽頭,獲優質教育基金撥款約六百四十七萬元,在全港六所中學設立VR Cave系統。系統由四台投影機及六台感應器組成,把影像投影在三面牆身及地面,組成全景影像。師生毋須使用VR眼罩,只須佩戴特製的3D眼鏡,眼前景物便會呈現立體效果,通過遙控器控制方向與深淺等動作。同類系統近年在大專院校普及,中學則方興未艾。

粉嶺救恩書院是參與中學之一,今學年起逐步應用在日常課堂。在中三地理科課堂,教師讓學生利用系統,置身逾五百米的半空中,觀察西九龍一帶的土地利用特徵,包括觀察道路闊度、建築物高度及密度等,以討論較理想的居住環境。地理科主任何銘謙指,以往雖要求學生使用電子地圖的虛擬街景,但投入程度難與虛擬環境比擬,「VR顯示的地理特徵會更明顯,視覺上更投入,學生願意探索更多細節。」

中三學生江智康坦言,VR系統有親歷其境的感覺,但初次使用有少許眩暈感,需時適應;同班同學高天佑則稱,在疫情下要到校外考察不易,系統可達到部分代替功能,「雖然沒法出去,VR至少能領悟高樓大廈的外觀與體積。」何銘謙指,新系統視覺刺激較強烈,課堂一般不會使用逾十分鐘,同時避免大幅度動作,以免學生不適。

校長邱潔瑩稱,新系統可應用於化學、物理、生物、視覺藝術等科目,「譬如生物科可觀察3D解剖模型,了解肌肉、血管等人體結構。」她笑言引進系統時,未料到疫情使校外及境外考察完全停頓,在「教學新常態」下,系統能代替部分考察活動,供應商目前暫提供萬宜水庫、吳哥窟及大峽谷等預設VR教材,日後教師只要利用全景拍攝裝置,便能輕鬆製作全景校本教材,配合課堂使用。

何銘謙續稱,即使疫情過後,系統亦可應用為地理考察的「行前預習」,學生初步了解地形環境,實地考察時再深入觀察比較,相信在教學應用上,發展空間甚大。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