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經時事分析】疫下子女深閨損健康 家庭教育更顯重要
2021-03-08 00:00兒童能夠健康愉快地成長,家長在子女成長各方面的培育、教養和陪伴不可或缺。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本港學校需要長時間暫停面授,部分居家抗疫的學生因而出現身心健康問題,在學校教育和社會支援有所缺失的情況下,更彰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受到疫情影響,青少年運動量減少,飲食又不健康,肥胖問題或更為嚴重。有學生表示,這段時間自己留在家中沒有意欲做運動,加上飲食無節制,身形明顯發福。此情況下更需要父母帶領他們培養良好運動習慣,家長可每日抽空進行親子運動,讓子女建立運動意識。
另外,居家抗疫時更要食得健康。學童的飲食大多由父母提供,要培養均衡飲食習慣最重要由父母做起,灌輸子女健康飲食概念,吃喝不要過量,下午茶或零食也應安排水果等健康食物為佳。
專注學業亦使部分學生心理承受沉重壓力,並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情緒困擾。作為家長,應該觀察子女是否有面對過大壓力的情況,並透過不同方法幫助子女,包括協助子女了解壓力產生的原因、找出紓緩壓力的適合方法如聽音樂等。
不過,有時父母對子女的學業期望反而是子女的壓力來源,部分家長出於「望子成龍」心態,催逼子女學習,或安排多項課外活動,讓子女「贏在起跑線」,卻忽略關注子女身心健康成長,影響親子相處的質素。
受疫情影響,學生一方面要追趕學習進度、應對測驗考試的壓力,另一方面亦擔憂人群聚集增加染疫風險。雙重憂慮令學生的壓力和焦慮較以往明顯增加。
總括而言,當兒童和青少年面對各種健康問題,家長本可擔當教育角色,協助子女保持健康,特別是疫情期間,家長和子女長時間相處,發揮的作用本應更大。問題是並非所有家長都具備相關知識和技巧,疫情之下,他們又不方便四出求助。在這情況下,家庭教育的支援該從何做起?
當面對面的指導變得困難,網上教學顯得更為重要,並強調拍片、直播等元素。由中國香港體適能總會推行的「賽馬會家校幼兒體適能學堂」計畫,推動幼兒體適能的親職教育。
疫情下主辦單位將活動移師至網上舉行,改為拍片教導家長如何在家中和子女做親子運動,並放上影片平台,亦有用視像會議軟件進行類似嘉年華式活動,與屏幕上的家長和幼童一同玩遊戲,實行寓鍛煉於遊戲。
近來一款名為Clubhouse的語音社交程式興起,同類應用程式也許可採用作家庭教育的推廣渠道。該程式的功能是方便用戶創建聊天室,用語音實時交流,討論各種話題。
教師、社工或育兒專家可以創建聊天室,作為聊天室主持人邀請家長一同探討育兒或管教子女遇到的問題。用家在討論過程毋須盯着屏幕,方便忙於育兒的家長一邊收聽,一邊照顧子女,在有需要時才發言,和專業人士實時互動。
假如家長希望得到個人化的家庭教育支援,家庭醫生作為病人在整個求醫過程中的首個接觸點,也可擔當支援重任,傳授兒童的身心健康相關知識。
家庭醫生負責照顧整個家庭的健康,由於家庭醫生與家庭建立持久的關係,熟悉子女的狀況,亦能提供最合適的預防護理,以及為家長對子女健康或發展的關注提供專業意見。
家長應及早與信賴的醫生建立持續的醫護關係,讓醫生熟悉其個人及家庭成員的病史、生理、心理及社交狀況。
為減低染疫風險,家長未必會就疫情期間青少年出現的身心健康問題,帶子女求醫。自爆發疫情以來,公私營醫療機構已開始提供遙距治療的服務。透過電話或視像會議,家庭醫生一樣可以為家長遙距提供專業意見,指導處理方法。
雖然在農曆新年假期後,學校可逐步恢復更多面授課程,但疫情反覆無常,學生全面回歸校園相信仍需一段頗長時間,家庭引領孩子健康成長的作用更顯關鍵。重視和推廣家庭教育,方可保障兒童全面健康地發展,家長、學校、社會機構及政府各自分工,家庭醫生等專業人士亦可出一分力,共同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全文見智經研究中心網頁:www.bauhinia.org)
智經研究中心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