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经时事分析】疫下子女深闺损健康 家庭教育更显重要

2021-03-08 00:00

儿童能够健康愉快地成长,家长在子女成长各方面的培育、教养和陪伴不可或缺。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本港学校需要长时间暂停面授,部分居家抗疫的学生因而出现身心健康问题,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支援有所缺失的情况下,更彰显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本港儿童和青少年普遍存在一些身心健康问题,其中学童的超重和肥胖问题,便颇值得关注,如不及早介入,有关学童很大机会在成年后持续肥胖,和构成高胆固醇或高血压等引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而患上骨骼和关节疾病、脂肪肝,以及睡眠窒息症的风险亦较高。

受到疫情影响,青少年运动量减少,饮食又不健康,肥胖问题或更为严重。有学生表示,这段时间自己留在家中没有意欲做运动,加上饮食无节制,身形明显发福。此情况下更需要父母带领他们培养良好运动习惯,家长可每日抽空进行亲子运动,让子女建立运动意识。

另外,居家抗疫时更要食得健康。学童的饮食大多由父母提供,要培养均衡饮食习惯最重要由父母做起,灌输子女健康饮食概念,吃喝不要过量,下午茶或零食也应安排水果等健康食物为佳。

专注学业亦使部分学生心理承受沉重压力,并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情绪困扰。作为家长,应该观察子女是否有面对过大压力的情况,并透过不同方法帮助子女,包括协助子女了解压力产生的原因、找出纾缓压力的适合方法如听音乐等。

不过,有时父母对子女的学业期望反而是子女的压力来源,部分家长出于「望子成龙」心态,催逼子女学习,或安排多项课外活动,让子女「赢在起跑线」,却忽略关注子女身心健康成长,影响亲子相处的质素。

受疫情影响,学生一方面要追赶学习进度、应对测验考试的压力,另一方面亦担忧人群聚集增加染疫风险。双重忧虑令学生的压力和焦虑较以往明显增加。

总括而言,当儿童和青少年面对各种健康问题,家长本可担当教育角色,协助子女保持健康,特别是疫情期间,家长和子女长时间相处,发挥的作用本应更大。问题是并非所有家长都具备相关知识和技巧,疫情之下,他们又不方便四出求助。在这情况下,家庭教育的支援该从何做起?

当面对面的指导变得困难,网上教学显得更为重要,并强调拍片、直播等元素。由中国香港体适能总会推行的「赛马会家校幼儿体适能学堂」计画,推动幼儿体适能的亲职教育。

疫情下主办单位将活动移师至网上举行,改为拍片教导家长如何在家中和子女做亲子运动,并放上影片平台,亦有用视像会议软件进行类似嘉年华式活动,与屏幕上的家长和幼童一同玩游戏,实行寓锻炼于游戏。

近来一款名为Clubhouse的语音社交程式兴起,同类应用程式也许可采用作家庭教育的推广渠道。该程式的功能是方便用户创建聊天室,用语音实时交流,讨论各种话题。

教师、社工或育儿专家可以创建聊天室,作为聊天室主持人邀请家长一同探讨育儿或管教子女遇到的问题。用家在讨论过程毋须盯着屏幕,方便忙于育儿的家长一边收听,一边照顾子女,在有需要时才发言,和专业人士实时互动。

假如家长希望得到个人化的家庭教育支援,家庭医生作为病人在整个求医过程中的首个接触点,也可担当支援重任,传授儿童的身心健康相关知识。

家庭医生负责照顾整个家庭的健康,由于家庭医生与家庭建立持久的关系,熟悉子女的状况,亦能提供最合适的预防护理,以及为家长对子女健康或发展的关注提供专业意见。

家长应及早与信赖的医生建立持续的医护关系,让医生熟悉其个人及家庭成员的病史、生理、心理及社交状况。

为减低染疫风险,家长未必会就疫情期间青少年出现的身心健康问题,带子女求医。自爆发疫情以来,公私营医疗机构已开始提供遥距治疗的服务。透过电话或视像会议,家庭医生一样可以为家长遥距提供专业意见,指导处理方法。

虽然在农历新年假期后,学校可逐步恢复更多面授课程,但疫情反覆无常,学生全面回归校园相信仍需一段颇长时间,家庭引领孩子健康成长的作用更显关键。重视和推广家庭教育,方可保障儿童全面健康地发展,家长、学校、社会机构及政府各自分工,家庭医生等专业人士亦可出一分力,共同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全文见智经研究中心网页:www.bauhinia.org)

智经研究中心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