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即棄塑膠消耗量驚人 支持政府立例規管

2022-01-26 00:00

塑膠污染是全球正面對的問題,即棄塑膠非生物可降解,通常難以回收,處置不當更易導致土地和海洋污染。根據《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在一九年的統計數字,香港棄置塑膠的每日平均量達到二千三百二十公噸,其中包括了達一千一百一十一公噸的透明包裝膠膜、玩具及廢料等的「其他塑料廢物」。雖然本港已實施膠袋徵費近十二年,惟廢塑膠棄置量仍然高踞堆填區第三位,加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起伏不定,疫情下市民的網上購物需求上升,間接增加了使用塑膠包裝的機會。

政府早前就管制即棄塑膠諮詢公眾,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專資會)表示支持,認為有必要對部分非必要的即棄塑膠產品進行規管,例如娛樂性質的打氣捧、熒光棒等,而酒店派發的洗漱梳妝用品,如小瓶淋浴產品、舉辦會議或展覽相關的各項用品如指示牌。專資會認為有必要規管,並於中期三至五年實施,好讓業界周詳考慮其他替代方案的可行性。至於其他洗漱梳妝用品如塑膠棉花棒,由於市面上已有其他替代品,如紙、木或竹製棉花棒,本會認為可在短期內全面禁止這類產品。
須平衡環保與現實需要

本會認為可在中期實施自願性措施,合理管制本地產品包裝,如盛載水果或雞蛋的膠盒、零售包裝如盛載新鮮水果、肉、魚或家禽的發泡膠托盤、物流及網購包裝膠膜和泡泡紙、與產品一起出售的輔助工具如附於紙包飲品上的塑膠飲管。特別是雨傘袋,本會明白下雨天的雨傘袋使用量急增,但若強制規管,即使使用商場的雨傘除水器,亦未必能同一時間供市民使用,容易造成地面積水,增加行人滑倒的風險,建議政府制定政策的同時,須平衡環保考量和現實的需要。

自○九年推出首階段塑膠購物袋收費計畫以來,市民對自備購物袋已有一定意識,現時零售商戶須就每個派發的塑膠購物袋向顧客收取至少五角,但盛載無包裝、非氣密包裝、冰凍或冷凍的食品可獲豁免。本會認為,冰凍或冷凍食品例如雪糕、冰凍飲品、凍肉等產品在出售時已經完好包裝,若要真正從源頭減廢,建議政府取消盛載冰凍或冷凍食品的膠袋徵費豁免,並鼓勵市民在購買以上食品時,多使用可重用的購物袋或冰袋。但由於疫情持續,香港仍處於嚴厲抗疫的非常時期,本會認為即使非氣密包裝的食品,基於衞生理由,不應被剔出豁免之列,以免造成防疫缺口。塑膠購物袋收費方面,最低五角的收費多年來並未作出調整,觀乎其他國家及地區,如澳門收費約港幣一元、愛爾蘭收費約港幣二元等,專資會建議香港提高至港幣一元水平,以推動市民減少使用塑膠購物袋。
回收可分解塑膠需各方配合

此外,專資會亦不認同為盛載未完全被包裝包裹的食品,應只有一個塑膠購物袋可獲豁免收費。舉例而言,工地作業者因工作需要,未必能各自外出午膳,由其中一名作業者外出購買其他人的外賣,卻只有一個塑膠購物袋能豁免收費,在執行上未免過於嚴苛,建議政府毋須限制提供獲豁免收費膠袋的數目,避免為市民帶來莫大不便。

現有的各類生物可分解塑膠都需要相應的處理方法進行分解,為了確保材料分解,不僅需要足夠的後端處理設施,還需要產品設計、使用、丟棄每一個環節攜手合作。分解的最基本要求是生物可分解塑膠能被清楚分辨,但現有的生物可分解塑膠外觀與傳統塑膠相近,加大了消費者辨識的難度。因此,希望政府鼓勵製造商積極公開原料來源等訊息,甚或建立一個平台,讓不同持份者如企業、材料供應商和消費者,互相分享塑膠替代品的資訊,或可於平台上指導消費者正確了解生物可分解塑膠的使用和處理方式,讓消費者掌握更多資訊,作出正確選擇。

憑藉政府多年來大力推動環保政策,從鼓勵性質的宣傳至強制性的徵費,市民環保意識已有所提高。不過,在所有廢塑膠中,膠袋包括塑膠購物袋和其他膠袋佔三成三,比例最多。希望政府能針對膠袋推行有關措施,不僅是加強向市民宣傳,更要促進發展「生物降解塑膠」技術的應用,雙管齊下冀望減少膠袋廢物,紓緩堆填區的壓力。
任江工程師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理事、
環境及基建專責小組召集人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