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事|香港與辛亥革命及廣東政局

2022-03-14 00:00

全面收集和梳理資料是編撰《香港志》的基礎,依靠原始材料和檔案的解讀,我們才能發現更細緻的歷史事件和脈絡。筆者長期閱讀和研究東華三院檔案,深刻感受東華資料的寶貴,也從中看到不少與大歷史相關的材料。剛剛過去的二○二一年,正值辛亥革命一百一十年紀念,筆者希望藉助東華相關檔案,跟大家談談東華、香港與辛亥革命的關係。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武昌起義爆發,隨後內地各省紛紛宣布獨立。當時主導廣東政局的是清末新政時成立的廣東諮議局,當局審時度勢,宣布獨立的時間相較湖北、湖南等省稍晚。清末各省設立諮議局,為推行君主立憲做準備,每省有功名且在地方上有地位的人士均有資格進入諮議局當議員,這批地方精英也成為辛亥革命之後主導地方政權的主要力量。

十分有趣的是,廣東諮議局在決定獨立前夕,先發送電報到香港東華三院諮詢意見。我們可在東華三院的檔案中看到相關資料:辛亥農曆九月十八日(陽曆十一月八日),東華三院開會討論廣東獨立問題,「江孔殷來電,詳及省地即日總商會集議,宣布共和條件,請舉代表到省,請公定公議。」江孔殷等諮議局人士討論獨立時,希望東華派出代表一同討論,反映出東華三院並非慈善機構那麼簡單,而是香港華人的代表機構。江孔殷是晚清進士,人稱江太史,兒子為南海十三郎。他在辛亥革命前後發揮了重大作用,是民國時期廣州舉足輕重的領導人物。他曾通過廣州廣仁善堂協助安葬黃花崗七十二烈士,而廣仁善堂亦與東華三院關係密切。

廣東諮議局發電報給東華之後第二天便宣布獨立,即農曆九月十九日(陽曆十一月九日)。同日,胡漢民率同盟會華南分會的核心人員,包括李煜堂、林護(又名林裘焯)、伍廷芳、余斌臣和譚肇康等人赴穗,至諮議局,受各界歡迎,胡就任都督,李煜堂為財政部長,伍廷芳則擔任外交部長。上述人士不僅為同盟會成員,同時亦是香港重要的商人。他們與陳炯明等軍事力量結合,創軍政府雛形於諮議局,在諮議局的基礎上形成了廣州的軍政府,而這一政府亦與東華有密切關係。不過,當時港英政府不願意東華過多參與大陸政治事務,因此東華亦需小心行事。

我們可看到,東華三院和香港商人在紛紛擾擾的清末民初廣東政局中發揮了重要的影響。
丁新豹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客座教授及
名譽高級研究員
《香港志.總述 大事記》主編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