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人語|對下任政府期望(五)

2022-04-30 00:00

香港醫療制度急需改革。
香港醫療制度急需改革。

競選政綱提醫療社福 改革宜大刀闊斧

特首候選人李家超先生周五公布了競選政綱,除了香港發展方向及住屋問題外,第三個重點就是醫療和社會福利。

新冠疫情暴露醫療和安老、社會福利制度不足之處,公營醫療系統瀕臨崩潰,事實上香港醫療系統問題存在多年,隨着人口老化,醫療制度急需改革,可幸特首候選人李家超先生也意識問題所在,在政綱中就提及支持增加醫護人手、發展基層醫療等。

醫護人員不足的問題存在已數十年,公立醫院數目難以增加,如天水圍醫院落成初期,由於人手問題,在開幕超過年半後,才能提供二十四小時服務。公營醫療機構輪候服務時間由二十六星期至二十八個月不等。香港兩所大學的醫學院每年只有約五百名畢業生,不足以填補缺口。

李先生沒有提及如何增加醫護人手,但一些增加人手計畫已醞釀多年,如引進非本地培訓醫生,相信這將有助解決人手問題,有人質疑這會否導至醫療水平下降,然而合資格申請人須在當地註冊為醫生,也有種種資格規定,所以沒有水平不夠的問題。

競選政綱提及基層醫療建設及家庭醫生制度,長期以來,香港醫療重點放在專科醫院上,資源都放在做大手術、醫重症的龍頭醫院,但以外國經驗,基層醫療(即以社區為單位的醫療機構)同樣重要,在新加坡,社區醫療機構在抗疫防疫發揮了重大作用,讓輕症者得到醫療服務。香港二月疫情初發首兩周,入住醫院二綫隔離病房的病人,不少為輕症患者,「行得走得」,但他們佔用了九成的病牀,到了三、四月疫情高峰期,不少人確診但入不到醫院時,一些社區藥房和遙距診療角色才凸顯出來,不少人收過由專業醫生組成的團體,發出來的資訊,讓市民知道病發及痊瘉過程,社區藥房提供減輕不適的藥物。

在新加坡、英國、澳洲等地,基層醫療機構為市民提供健康檢查、基本醫療等,如「三高」之類的問題及早預防,而非心臟病發時擠到急症室,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最近說,政府正致力全速在全港十八區設立康健中心。  

香港醫療長久以來過分依賴公立醫院,因為公院收費低廉,最先進的醫療儀器,往往也設在公院,港府近年大力提倡自願醫保,希望醫保普及,部分醫療服務及手術可在私家醫院進行,然而許多時候,即使有醫保,也找不到合適私家醫院,最後還是湧往公立醫院。

競選政綱中沒有提及這個問題,而醫療集中公立醫院,必然導致政府醫療支出日益沉重,病患又得不到滿意的服務,因此,大力推行醫保制度,有能力者負擔部分費用,公營醫療系統才可長遠維持,期望來屆政府考慮統合資源,例如私營醫療資源,有意見提及公營醫院和私家醫生設定合同,共同提供預防、基層醫療、門診、住院、復康護理等一條龍服務,減輕龍頭醫院的負擔。

政綱也提及解決跨代貧窮,千人計畫助劏房學生等,和優化社區安老服務、合併長者生活津貼等,但未提及安老院舍,這一波疫情爆發重災區在長者及安老院,凸顯了安老院長期以來的問題:租金高昂以致地方淺窄,人手不足,傳染疫症一旦流行,根本無法防避。

我們期望,來屆政府擴大思維,例如吸引私人資金,在政策上彈性地拆牆鬆綁。事實上,不少財團已北上興建安老院舍,港府也不妨考慮,如何吸引私人資金,在港興建各種級數的安老院舍,及提供安老服務。

最後,現在已移民外地的港人,仍享有香港醫療及社會福利,在資源日漸緊絀的時候,這方面的政策是否檢討?來屆政府可考慮一下。
李細燕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副會長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