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重視北部都會區 寫下大灣區發展光輝一頁

2022-05-07 00:00

香港的發展離不開新界,而新界的發展則離不開北部都會區。香港超過一半的土地都在新界,本港發展的潛力都集中在新界,長遠解決香港土地房屋問題的辦法也在新界。因此,今屆政府提出發展北部都會區,是很有前瞻性的,也能夠解決眼下逼切的土地供應問題。北部都會區的土地基本都是現成的,而且某些地區本身已經發展起來,基礎設施較為完善。這與政府另一個大計畫「明日大嶼願景」明顯不同,那裏的人工島不是現成的,雖然規模宏大,可以解決長遠的土地供應問題,但難解短中期燃眉之急。期望新一屆政府重視發展北部都會區,用好港深邊境一帶的土地資源,盡快落實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告別劏房」的要求。
盡快落實「告別劏房」

筆者曾於北區就讀中學,還記得以前北區人流少,發展相對滯後。但隨着香港不斷發展,羅湖口岸成為世界最繁忙的口岸,大大促進了上水和粉嶺的發展,北區也從此起了根本的變化。受惠於與內地的互動,北區經濟迅速發展起來,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諸如街道承載力不足、地區經濟活動過於單一等社區問題,影響區內民生,一直苦無解決辦法。其實,北區區內的問題,也是本港土地問題的一個縮影。如果港深邊境一帶的發展更全面、更完善,有更多的居住空間和不同種類的商業活動,自然就不會出現人流都擠在上水某幾條街道的情況。而如果發展的空間更多,商業活動也就可以更多元化。

根據政府的說法,北部都會區包含四大概念:空間拓新、觀念更新、政策創新、機制革新。四大概念可以分成兩組,前兩者是土地發展觀,後兩者是制度建設觀。政府想於土地發展觀來一個自我革命,就要打破過去新市鎮和新發展區的框架。香港史上從未試過有一大片跨區土地作為一個整體的項目去規劃。早期的荃灣、沙田,較後期的天水圍、東涌,一開始都是以住宅加商場的模式去設計的。這種模式的好處是開展容易,缺點是當區的經濟活動不足以為新區的居民提供充足的就業機會,大量居民必須跨區就業,長遠帶來其他問題。其實,以往的規劃並非沒有考慮就業問題,而是幾十年前深圳還沒有發展起來,因此新界都是以工業區為主,沒有具規模的商業區。這是當時的客觀條件限制了新界的經濟發展。
深圳發展好 邊境機遇大增

如今時過境遷,隨着深圳發展起來,邊境地區機遇大增。北區都會區並不是由零開始,而是建基於現有的發展成果,策略性地規劃不同區塊的功能。由此勾劃出深圳灣優質發展區、港深緊密互動圈、大鵬灣/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新田科技城,以及擴大古洞北新發展區。這種模式不再是以新市鎮為單位的住宅發展,而是要為每個區塊賦予不同功能。而這些不同的功能服務於四大目標: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豐富一國兩制事業發展、完善港深融合的模式,以及構建香港第二個經濟引掣。由此可見,北部都會區的發展並不純粹為了住屋,而是宏觀的、具有前瞻性的,確保每一個部分的土地都可以充分利用,為國家發展和「一國兩制」事業做貢獻。

以往發展新市鎮的做法,頗有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弊病,雖然紓緩了住屋問題,卻衍生就業和交通等問題。當中的關鍵就是目標定得太小,不夠宏觀和前瞻,以致規劃不夠全面。可喜的是,從本屆政府提倡發展北部都會區可見,現在的特區政府已經改良了過去的發展思路,或許是受到內地城市建設經驗的啟發,轉變為以成片統一規劃的方式協同發展。解決問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定下一個比問題本身更遠大的目標,在通往這個大目標的過程中,各種小問題自會迎刃而解。而且,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會衍生其他問題,衍生出來的小問題都會被大規劃消化掉。所以,北部都會區完全符合以結果為目標的辦事方針,期望新一屆政府可以推動計畫盡快落實上馬,為香港以至大灣區發展寫下光輝一頁!
李聖潑
廣東省政協常委、北區防火委員會主席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