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推動職業教育 構建多元出

2022-06-07 00:00

立法會早前辯論職業教育政策,筆者本身就是過來人,中學時就讀工業學校,畢業後升讀「理工學院」。理工前身為「香港官立高級工業學院」,是本港第一所由政府資助的專上工科學院,其後與另一工科學院「城市理工」雙雙升格為大學。隨着工業北移,今時今日香港已沒有純工業中學,亦缺乏具規模、提供多元化課科的專上工科學院。

政府近年推動香港「再工業化」和產業多元化,來屆政府的架構重組建議,亦特意將現有的「創科及科技局」易名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但在其他相關方面,尤其是教育政策,卻未見作出積極配合。政府及相關教育團體,不願打正旗號開辦工業中學或工科學院,原因之一是家長的心態、期望及社會對工業行業的看法問題。

隨着香港經濟在八、九十年代起飛,不少家長的收入和學識提高,自然就望子成龍,催谷子女考入知名學術型大學,最好更是讀醫、讀金融、或者近年時興修讀創新科技學科。在完成學士課程之後,可以再取得碩士、博士資格。如果成績欠佳,未能升讀本地大學,就花錢送去外國升學,總之一定要取得學位,「戴四方帽」畢業。若然子女表示想讀工科、做學徒或從事建造業,許多家長都會強烈反對。

然而,是否每位學生都適合就讀學術型課程、適合考DSE或IB呢?是否每一位青年人都應該入讀大學,做醫生、創科專才或財務策劃師呢?香港是否需要大部分年輕人都擁有碩士和博士資格呢?正所謂「行行出狀元」,最重要是能夠學以致用,符合自己的能力和興趣,這樣才會讀得開心,做得開心,能發揮所長,取得成就和成功感。
改變家長心態 加強在職培訓

筆者並非教育問題專家,但一直關注香港的專業及技術人才的需求和培訓工作,包括在上屆立法會跟隨教育事務委員會的考察團出訪芬蘭,了解當地的教育政策和制度。芬蘭除了因「快樂教學」而聞名國際,其職業教育架構也是相當有名,學生在中學階段已有大量職專課程的選擇,但亦可以中途轉回修讀學術型學科,入讀學術大學。而最重要是當地社會、家長對職業教育的認受性較高,相關學生的出路也較好。

香港人口高齡化日益嚴重,生育率低迷,再加上內地新移民減少、因疫情及其他理由而導致的人才流失,多個行業和工種都面對勞動力不足及從業員老化問題。一些過往被視為較「低下」的工作,例如建造業、運輸物流業、長者及幼兒護理等,其現時的工資水平與未來發展前景,可能比許多傳統文職行業更高和更好。

故此,政府有必要改革現行職業教育政策,加強在職及轉職培訓,最重要是做好宣傳推廣工作,改變社會和家長的心態,為香港的青年人構建多元化的學習和出路,令他們有更多選擇,更能發揮所長,為社會與個人發展作出更好、更大的貢獻。
謝偉銓
立法會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議員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