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樂攀高峰 演奏臻國際水平

2022-06-16 00:00

香港管弦樂團《指環》四部曲之四《諸神的黃昏》歌劇音樂會
香港管弦樂團《指環》四部曲之四《諸神的黃昏》歌劇音樂會

(星島日報報道)香港管弦樂團(港樂)是本港主要的專業演藝團體之一,也是香港最具代表性的交響樂團,自從一九七四年轉為職業化,此後四十多年以來,無間斷地為公眾呈獻無數美妙的樂章,既塑造了本地的古典音樂氛圍,也提高本地樂手的演奏水平。自荷蘭著名指揮梵志登接手香港管弦樂團音樂總監後,樂團以優秀的演出廣獲好評,二○一九年從多個交響樂團中脫穎而出,獲《留聲機》雜誌頒發「年度管弦樂團」大獎,攀上國際的高峰,是本港藝團的突破。
二○一六年,梵志登宣布續任音樂總監一職。一年之前,他開展了《指環》的計畫,以四年時間,每年在音樂廳演一部。雖然步履不如華格納(Richard Wagner)聖城拜萊伊特般幾天就將這部巨著演完,但對香港而言,能完整在音樂廳感受《指環》的威力,還是開創了先河。 
華格納巨著  震撼人心

足本的華格納,在香港本來都非常少見。欣賞德國浪漫作曲家華格納的歌劇,音樂的長度和所需的專注度,還只是挑戰的一部分。他的歌劇,不但動輒就是四個多小時,深藏於音樂深處,有出色而令人震撼的管弦配器,以優美德文詩歌唱出錯綜複雜而語重深長的故事,處處透析出來的,是華格納對「整全藝術」(Gesamtkunstwerk)的巧思和細緻展現。一連四部(一部前傳和三部歌劇)的《指環》,不止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影響了整個十九以至二十世紀藝術發展的巨著。 

梵志登執意要把這巨著在香港上演,首要為磨練樂團的技術。另一方面,他也開拓了香港觀眾對華格納的興致和追求。雖然,整套《指環》只能以「音樂會」形式演出,沒有場景、戲服與舞台裝置的襯托,即使如此仍無阻觀眾熱情。晚上六點開場,上班族就急急趕來,直至十一點才散場,觀眾也在所不辭。《指環》的上演,就是透過現場的演奏,以音樂帶來第一身的震撼。

分四部上演的《指環》,推出成唱片後,也獲得了二○一九年《留聲機》雜誌「年度樂評之選」。樂評人形容這部專輯如何承先啟後:「梵志登與香港管弦樂團,糅合蘇堤的能量、卡拉揚室樂的美、波姆的狂熱、古度奧的縝密莊嚴和佳伯絲活潑的場景設置,鍛造出新鮮、具時代指標而且聲音誘人的《指環》。此外,哥爾納的沃坦是繼莫里士與賀特之後最優秀的。」

這個成就,可說是具標誌性的。一方面,以管弦樂中的巨著為試金石,讓樂團在香港樂迷與國際間得到肯定;另一方面,這些大型作品的演出不止開闊了觀眾對嚴謹而感情澎湃的管弦樂的口味,同時也開展了樂團的另一向度——就是在古典錄音目錄中繼續製造經典。
職業化逾40年  錄音製造經典

香港管弦樂團在四十多年的職業樂團生涯中,在錄音上其實有過不少經典:一九八三年,香港管弦樂團在荃灣大會堂演奏廳,在日本指揮福村芳一帶領下,灌錄了丁善德的《長征交響曲》,並以黑膠及鐳射唱片形式推出,至今仍是收藏者的寶藏。八十年代,福村芳一、甄健豪、葉詠詩、前音樂總監舒明漢等等,灌錄過中國作曲家杜鳴心、陳鋼、陳培勳等管弦樂作品,可謂是走在中國管弦樂發展的前端。古典曲目方面,香港管弦樂團也灌錄了不少如格拉祖諾夫(Alexander Glazunov)、庫宜(Cesar Cui)、馬斯奈(Jules  Massenet)甚至是日本作曲家黛敏郎的作品。

九十年代以後,香港管弦樂團也有不少錄音,繼續中國作曲家的探索如譚盾及盛宗亮;艾德敦任總監期間,就專注於史特拉汶斯基(Igor Stravinsky)及懷特(Kurt Weill)的錄音。梵志登的《指環》,歷時四年完成灌錄,更破天荒地以現場實況錄音進行。這亦開啟了新的錄音路向:在梵志登的帶領下,樂團今年還會有新錄音推出。
音樂會網上播  疫境「與民同樂」

在疫情的年代,香港管弦樂團推出實況演出的錄影,在網上串流平台中供樂迷回味。尤其在音樂廳關閉的日子,不論是錄影還是錄音演出,彷彿是一扇讓我們感受藝術的窗口,也是經典的紀錄。細數一下,單是二○二一至二二年,樂團已經拍攝並推出了梵志登、駐團指揮廖國敏、客席指揮吳懷世、齊亞齊亞尼尼(Mariano Chiacchiarini)、衛道安(Dorian Wilson) 等音樂會的演出,並且將音樂會製作成影片在網上廣播。音樂會攝錄,牽涉不少在製作的付出與專業人員的努力,樂團將影片供樂迷免費欣賞,可見港樂在疫情底下讓音樂繼續感動人心的決心;長遠而言,這些錄音與影像,也提升樂團在媒體上的接觸面。

當然,對於香港觀眾而言,最津津樂道的活動之一,就是參與「港樂‧星夜‧交響曲」。在維港傍、在夜燈下一家大小欣賞管弦樂,的確是賞心樂事。這個龐大的戶外音樂會,得到了樂團首席贊助太古的冠名,慷慨地讓大眾免費參與,成為每年一度樂迷之間的盛事。

管弦樂能走出音樂廳,不止是讓高雅音樂接觸普羅大眾的好機會,這也成為朋友相聚的好時候。雖然疫情下,沒有了席地的野餐,呼吸也只能隔着口罩,但是如果曾親歷二○二一年音樂會的現場,坐在中環海濱的星空下,與萬多人一同觀賞,相當有感染力。二○二一年更見證了兩個「首次」,首先是在西九文化藝術公園的戶外轉播,即使現場門券向隅,亦能到維港另一面的星空下觀賞演出。筆者雖然在另一岸,但據聞現場的氣氛,還相當熱鬧!第二個「首次」,就是在網上的實時直播,即使是在家中,也能透過網站或社交媒體,在手機屏幕以至電視熒光幕中欣賞。

作為觀眾,這幾年親眼見證了欣賞演出模式與習慣的轉變。香港管弦樂團既闖國際高峰,也在萬變的世代中尋找轉變的契機,在香港特別行政區二十五周年之際,回顧近年樂團的成就,正好也期待樂團在不久將來迎接職業化五十周年的重要里程。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