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出行實名制 控疫之外望助通關
2022-07-12 00:00新一屆政府履新後,在應對疫情反彈,所展現出的策略更加進取,除要求家居隔離人士須佩戴電子手環,更預告將推「安心出行」實名制,引入健康碼,務求讓防疫更精準化和更人性化。新措施要取得精準效果,當局除了做好相關配套外,更須加強解說,釋除市民疑慮,願意配合,以免錯過控疫最佳時機。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昨宣布,家居隔離人士由周五起須佩戴電子手環,確保他們不會離開寓所,而一旦「安心出行」實行實名制,其二維碼在進入任何處所時便轉為紅碼,進行家居健康監測的入境檢疫者則會轉為黃碼,並限制兩者出行範圍,不得進入高危人群場所,如醫院和院舍。
加快紅黃碼編程與病毒競賽
盧寵茂解釋推出新防疫方案措施,皆因疫情反彈,由五月底近三百宗飆升至近日約三千宗,每日留醫的新冠病人亦由六月初的三百多人增至現時九百五十七人,重症個案亦正在上升,令公院再面臨很大壓力。疫情無法斷尾,並快速反彈,除了有人沒遵守隔離和強檢規定,令社區仍有很多隱形傳播鏈外,還與「安心出行」沒採實名制的漏洞有關,以致當爆發大型群組感染,增加了追蹤困難。
因此,當局須作好最壞打算,決定要以更精準手段控疫,識別出確診者和高風險檢疫入境者,減低其與老弱高危群組和非染疫人士的接觸,從而遏止疫情反彈的風險。此舉還可回應入境旅客要求縮短檢疫期的訴求,再配合點對點管理,可讓其恢復部分活動,如上班或上學,又能減低外防輸入風險,讓香港可走出疫情反覆的困局,加快與內地和外國恢復通關步伐。
不過,新措施要做到精準控疫,須配套做到從速到位。港府過往亦曾用電子手環追蹤家居檢疫或隔離人士,但成效並不太理想,在第一、二波疫情時不時出現技術故障,在第五波疫情卻因染疫人數太多,無法及時將手環送到確診者手上,以致無法有效監測其活動範圍,有部分確診者更外出購物,增加在社區播毒風險。港府須進一步優化手環技術外,更要在染疫者確診後幾小時內將手環送到其居所並啟動程式,才能起到有效監測作用。
此外,手環要配合「安心出行」實名制和健康碼,才能發揮最佳效果,但盧寵茂卻未能交出落實的確實日期,只說愈快愈好,明顯是相關軟件程式技術仍未準備就緒。正如年初第五波疫情大爆發時,核酸檢測量太多,化驗結果嚴重滯後,當局決定接納快測結果,可是快測呈報平台遲遲未能開通,令到部分人沒申報,影響到他們後來為符合疫苗通行證要求而虛報染疫。目前逾一萬二千人家居隔離,要阻止部分人偷偷外出,當局宜加快步伐編寫軟件,若缺乏相關專業人才,應向資訊科技界求助,絕不能拖拉,須與變種病毒傳播鬥快。
加強解說好處爭取市民支持
不少市民對「安心出行」實名制可能存有誤解,以為私隱受侵犯,生活亦受到諸多限制。當局須加強解說,新措施並非用於追蹤,只是用來識別確診人士和入境檢疫者,限制其進入部分處所,以免危害他人健康,而沒確診的市民生活和自由則不受影響。當局同時應集中論述新措施有助更精準控疫,促進早日與內地和外地恢復通關,讓亟欲回鄉公幹、探親,或渴望出外旅遊的市民,願意配合,而染疫者如實呈報。
新一屆政府並沒墨守上屆政府的政策,因應本地情況調整抗疫,推「安心出行」實名制,務求精準地針對確診者和高風險感染人士,無意封城,希望以最低社會成本方法控疫,為早日通關創造條件的做法,是值得肯定和支持。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