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師友」計畫為誰好? 政府勿好心做壞事

2022-09-03 00:00

多年前在全球華人社區引發討論的新加坡電影《小孩不笨》,當中有一位媽媽常常將「This is for your own good」(我都是為了你好!)掛在嘴邊,她的一切決定從未真正了解孩子的真切需要,只是從大人「為了你好」的角度出發,忽略了孩子真正的需要。結果當然子女叛逆,父母惱氣,兩代人雙輸。

我們構建公共政策,特別涉及青少年問題的政策,雖然都有良好的出發點,但效果真的可以為學生好嗎?
導師宜有基層經驗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親自督導的扶貧項目「共創明『Teen』計畫」高調亮相,作為扶貧政策的一環,以師友模式,讓社會成功人士對二千名初中青少年進行為期一年的言傳身教,定下「開闊眼界,加強自信,建立正向人生觀,為自己未來定下目標,力爭上游」等宏大目標,具體操作由政府配套每人一萬元的現金資源,盼能協助學生建立儲蓄習慣與正確人生觀,以改變一生。

計畫公布後引發社會討論,筆者作為一個媽媽,同時也是長期關注青少年發展的社會人士,對政府關注青年脫貧的用心深表歡迎,並願意盡一己之力盡力與商界朋友共同協助政府深化計畫效果。但綜觀項目內容細節,以及有關連日來社會各方對事件的討論,筆者不期然想起《小孩不笨》,雖然政府對基層青少年的關顧之心毋庸置疑,但據已公開的資料來看,政策是否可以達到協助基層青少年脫貧的終極目標?實屬可議!

筆者也曾資助、參與師友計畫多年,深感「師友計畫」雖對青少年成長影響深遠,但要短期產生效果並不容易。特區政府目前公布的是為期一年的「實驗版」,雖然細節也未完全向公眾公開,但從已公布的資料可見,可以優化的地方已有多處。筆者提出以下三點供各方討論:

其一是如何尋找優質的導師。師友計畫的原意就在於「以生命影響生命」,但要做到這個目標,優質導師便十分關鍵。香港不乏成功人士,也不乏熱心服務的社會人士,但要找出有耐心善溝通、有魅力能理解,有時間又願付出的導師,確實困難。

理想的導師不必強調年輕人,但最好有過基層經驗,明白身處社會基層的無助,才可以真正與輔導對象產生共鳴。此外,讓基層青年開眼界更不是領劉姥姥去逛一次大觀園,去坐一次飛機、打一次高爾夫球或者吃一頓米芝蓮餐廳,難道就可以寄望青少年懸梁刺股草根逆襲?相反,操作不慎很可能會傷害了基層青年的自尊心,引發反面效果。
有效評估客觀標準

其次是計畫如何評估成效與持續運行。用「生命影響生命」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漫長過程,導師與學生之間幾乎需要一種近乎親人的信任與溝通,但要建立這樣的高等信任實在不容易,要持續發生效果則更加困難。無論計畫是一年或者多少年,政府與協助執行單位都需要建立有效評估的客觀標準,將整體輔導過程分成若干評估階段,每個階段都設立目標及相關評估方法,以確保導師與學員的互動在向着共同的方向進步。假使在其中一個階段發現問題,執行機構又該如何協助導師與學員調整方向?

其三是如何讓更多基層青年受惠。政府二○年的貧窮報告顯示兒童貧窮人口竟超過二十七點四九萬人,「四個兒童一個窮」,雖然二千名受惠學生屬於「先導計畫」,但政府應該開始構想如何讓更多基層青年受惠,其他二十七點二九萬基層青年人可以怎樣得到平等的扶持?否則杯水車薪,反讓社會資源的應用有失公義之嫌。

李家超特首正為任內第一份《施政報告》收集民意,扶貧及青年問題必然是「重中之重」,我們欣見政府透過「共創明Teen」先導計畫來推動以生命影響生命的師友同儕工作,但先導之後如何將具體政策與資源落到實處,才不會被誤會為這只是一次「政治表演」,我們樂見特區管治團隊為社會帶來更完善的答案。
楊莉珊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九龍東區各界聯會常務副會長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