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童運動表現評分降 「整體體力」「肥胖」最差

2022-12-15 00:00

中大昨發表第三份「香港兒童及青少年體力活動報告卡」,本港於「整體體力活動水平」表現最差。
中大昨發表第三份「香港兒童及青少年體力活動報告卡」,本港於「整體體力活動水平」表現最差。

(星島日報報道)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三年,導致學童的運動量大減。中文大學昨發表的研究發現,本港學童在十二項運動評分指標中以「整體體力活動水平」及「肥胖」表現最差,僅獲D-級。但研究亦發現七成半學童選擇外出時步行或踏單車代步,學校亦有為學生提供足夠體力活動。負責研究的學者指,結果反映學童疫下經常進食外賣及社交距離措施影響,導致肥胖問題。
中大昨發表第三份「香港兒童及青少年體力活動報告卡」,分析本港五至十七歲兒童及青少年體力活動相關數據。研究團隊參考五十八份本地及國際研究數據,對比全球五十七個國家及地區過去十年的體適能、體育教育等研究,再從十二項指標進行評級,包括「整體體力活動水平」、「肥胖」、「健康體適能」等,發現本港於「整體體力活動水平」和「肥胖」表現最差,被評為D-級,七成半兒童及青少年未達每天進行一小時體力活動的國際標準,同時有七成半兒童及青少年有超重、肥胖的健康問題。
步行上學表現最佳

其他指標方面,「動態遊戲」、「靜態行為」及「健康體適能」同評為D級,低於全球平均水平。港童在「睡眠」亦評為C-,反映逾半數學生睡眠不足,但因指標非全球通用,無法進行比較。另外「組織性及運動參與」、「政府政策與資源投放」的指標,本港表現亦一般,落後於全球高收入國家。

不過,本港學童在「步行/踏單車往返學校」指標表現最佳,獲評為B+級,於全球排名僅次日本,反映近七成半學生選擇步行或踏單車往返不同地點。「學校」和「社區及環境設施」則同獲評為B級,與歐洲多國同分,分別反映逾半數學校為學生提供體力活動,以及逾半數兒童居住於設有體育設施的地區。
學者促增體育投資

研究團隊成員、中大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黃至生指,疫情令學童活動量大減,加上隔離期間常吃外賣,增加患上肥胖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他建議疫情愈趨穩定後,多運動作社交活動,期望「社交距離再放鬆一點,對市民身心健康都有益」。

中大體育運動科學系教授王香生則建議,政府與非政府組織合作,增加體育活動的投資,更強調普及運動的重要性,「不是只為了獎牌」。報告提出改善方法,包括增加體育設施的可用性、鼓勵兒童及青少年多玩如跳橡筋繩等動態遊戲。
學生歎難租場運動

在培基小學就讀小六的林俊希指,以往每周五至六日都有運動,但疫下無法租用政府場館,只好減少運動時間,隨着近期社交距離措施放寬,他指多與同學運動及參與學界比賽。

該校校長黃清江指,現時已安排學生早操及健步跑,鼓勵他們於課餘時間多作運動。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