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提升績效 以成果作考量

2023-04-25 00:00

筆者日前與一批建測規園界人士及立法會議員,參觀由文化村集團興建及營辦的現代化安老院舍「迎進生活」。該院舍是政府在2003年推出的「鼓勵在新私人發展物業內提供安老院舍院址計畫」,長達20年來首個、也是唯一成功項目。

由2008年提出申請,至2021年獲批出院舍牌照開業,足足花了13年時間。即使我們業界早已見慣香港的發展建設審批緩慢,也對該項目的艱苦漫長經歷深表驚訝。

有業界人士指出,早前在內地參與興建一所學校,由規劃至建成只用了11個月。亦有與會者指出,業界對於一般私人發展審批要花上5至7年,一般安老院舍牌照申請需時1至2年處理,彷彿已見怪不怪,最多只會輕歎「香港就係咁㗎喇」、「政府做嘢就係咁㗎喇」。筆者認為有關情況絕不妥當,政府內外與不同的界別,都不應將這些管治陋習習以為常,必須予以正視和改革。

筆者曾多次指出,香港許多發展和建設項目,比起內地往往要花上數倍時間,大多都與實際的建築設計或建造無關,而是因為政府前期不少可以減少的規則程序要求、過多過長的公眾諮詢時間、大量重複的審批要求、驗收等程序過分繁複冗長,加上官員對所花時間欠缺關注,因而虛耗了大量不必要的時間與資源。

政府近年已開始正視有關問題,展開精簡發展審批流程的改革,又提出修訂多項法例,簡化與城市規劃、環境影響評估、進行填海及道路等工程的法定程序。

對此筆者當然支持,但同時擔心即使改了程序和法例,但相關部門和公務員的心態不變,繼續遇難避事及只懂按本子辦事,繼續將協助私人發展視作「官商勾結」和「利益輸送」,繼續只重監管把關、忽略促進促成,最終可達致的成果也將大打折扣。
要市民看得見成果

筆者也是做政府出身,業界選民當中亦有不少公務員,深明香港公務員系統予人「又慢又推」,缺乏承擔的感覺,很大程度也是制度使然,尤其是賞罰、評核、晉升和工作分配的制度。

肯做事、敢做事的官員,其薪酬福利一般不會有額外好處,升職快往往等於工作量和責任大增,以至被派去一些特別「惡哽」的部門。反而是出名平庸、「卸膊」及「唔做唔錯」的同事,則可調往一些特別「他調」的崗位,每年照樣獲得同等加薪,做得長仍可按年資而升職,想解僱他們則是難過登天。

現屆政府強調「以結果為目標」,就百多項政策措施制訂績效指標,並承諾會優化上述公務員管理制度。

筆者希望這些目標和指標,不會像現有的部門服務承諾般,年年都達標,但市民和業界卻感受不到實質成果;希望有關優化及改革計畫,能真正抓住問題核心,不要「做了但看不見成果」。
謝偉銓
立法會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議員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