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中性粒細胞」 新免疫療法抗肺癌

2023-06-13 00:00

左起: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臨副教授龍浩鋒、中大醫學院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系主任杜家輝、助理教授鄧銘權,以及博士後研究員鍾一琿。
左起: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臨副教授龍浩鋒、中大醫學院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系主任杜家輝、助理教授鄧銘權,以及博士後研究員鍾一琿。

(星島日報報道)肺癌是本港頭號癌症殺手,每年有逾5000宗新症及約4000宗死亡個案。中文大學醫學院研發出新一代治療肺癌的免疫療法,有望在5至8年內臨牀應用,為肺癌患者帶來曙光。
研究團隊指出,血液中很豐富的免疫細胞「中性粒細胞」,在肺癌中擔當重要角色,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更能大幅提升其抗癌能力,成為全球首創新一代肺癌免疫療法,並已取得專利。

中大醫學院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助理教授鄧銘權解釋,肺癌微環境存在大量中性粒細胞,佔血液中白細胞四至七成,主要為身體抵抗微生物及病毒侵襲,但當其從血液進入腫瘤後,其角色與功能會改變,並出現抗癌N1或促癌N2狀態,若N1細胞愈多,肺癌病人存活率愈高。
異體使用不產生排斥

研究團隊通過單細胞RNA測序,分析患者組織發現,中性粒細胞在肺癌微環境中,會首先呈現促癌N2狀態,需進一步轉化才會呈現抗癌N1狀態,突破了現有科學理論;而高級生物信息學研究顯示,免疫調控分子Smad3基因,是肺癌微環境阻止中性粒細胞發展出抗癌N1狀態的關鍵。
下一步大型動物先測試

小鼠實驗亦反映透過基因刪減或藥物抑制中性粒細胞的Smad3基因,能大幅提高腫瘤中的N1細胞水平,有效阻止肺癌腫瘤生長,首次確定Smad3基因,在調節中性粒細胞的抗癌活性上能發揮關鍵作用。

鄧銘權形容,血液含大量中性粒細胞,1袋250至300毫升血包,已能充分提供治療所需細胞;加上中性粒細胞能自動追踨腫瘤微環境,且屬先天免疫系統和不受血型限制,異體使用不會產生排斥反應,料新治療除了可克服原材料短缺問題、降低價格和減低對其他身體部位的影響,亦能打破現有免疫治療需抗原配對等局限。

研究團隊稱,雖然初步數據反映上述療法可以應用於人體,但下一步會先再在大型動物進行測試,以確保安全,並研究能否把療法應用於治療其他實體癌,如胰臟癌、肝癌和腔腺癌等。研究結果已經國際醫學期刊《自然通訊》中發表。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