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公院醫療收費 須兼顧基層承擔力
2024-01-10 00:00面對逾千億元財赤,政府正研究增加各項公共服務收費,特首也認為有必要檢視急症室收費,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接受本報專訪時更表示會檢視整體醫療服務收費。當局此舉不但出於財政考量,還希望通過提高收費,縮短與私營市場差距,防止急症室服務被濫用,但此舉須確保加幅兼顧到基層的負擔能力,長遠更須從根本改變求醫習慣。
盧寵茂在專訪中表示,現在是檢討整個醫療服務收費的重要時機,範圍不僅急症室,連門診、專科門診和住院收費均在檢視之列,而急症室收費可能根據病人的病情危急程度而調整,可加可減。現時急症室的做法是護士先對病人的病情進行評估,分成5類,最急切需要治療列為第1類危殆,而最不逼切的列為第5類非緊急,一律收費180元。當局考慮對第4及第5類次緊急和非緊急病人,收取與私家診所收費水平看齊的費用,至於屬第1及第2類病人,收費可能低於180元,但這只是初步想法,仍未有定論。
加費針對濫用急症室人士
急症室爆滿病人問題由來已久,一直沒有妥善處理,當局此時提出檢視收費,或多或少與公共財政壓力有關。樓市股市低迷,印花稅收入大減,賣地頻頻流標,政府錄得龐大赤字,基於量入為出的理財原則,須急謀方法開源節流。急症室收費自2017年由100元加至180元後,近7年未曾調整過費用,即使明知加費對紓緩財赤作用不大,也聊勝於無。
此外,公院醫護人手不足,須確保有限醫療資源用得其所,不會被濫用。急症室收費過低,僅私家診所收費的1/3,衍生了一個問題,市民為了慳錢,不管是患上傷風感冒,抑或生暗瘡,也寧願選擇到急症室求診,以致急症室服務被濫用,經常爆滿,令非緊急個案候診時間不斷延長。故有聲音認為就算沒有財赤,也應着手處理急症室被濫用問題,提高收費,縮短與私家診所收費差距,既可讓非緊急病人改向私家診所求診,又能讓急症室資源用在最有逼切醫療需要的人士身上。
除了處理急症室服務被濫用,當局還趁機檢視整個醫療服務收費,以免公營醫療系統開支不斷飆升。例如目前公院藥物收費,不管是1個星期藥量,抑或4個月藥量,均按每種藥物15元收費。此舉原意是讓長者或長期病患的覆診時間延長,但弊處是導致醫管局藥物開支大幅增加,由2019年的73億元急增至2023年124.5億元,增幅逾70%,而藥物費用佔醫管局整體開支同期由10.4%增至13%,故當局認為有必要調整現時藥物收費模式,改為按藥物數量收費。
為了確保公共醫療開支可持續營運,當局有理由和需要調整各項服務收費,但加幅多少、應否採用者自付原則,卻需小心處理,因現時公院大部分醫療服務均獲公帑補貼,若要收回成本便牽涉到大幅加費,對基層將會造成沉重負擔。因此,當局在檢討收費時,須確保各項服務定位和目的,例如急症室是救急扶危場所,主要是處理危殆和危急病人,故大幅加費針對的對象是濫用急症室服務的第4和第5類人士,為了讓後者求診有門,當局應同時增加普通科門診及夜診服務,以免他們有任何不適便亂衝急症室。
鼓勵市民參與基層醫療計劃
不過,在執行上存在一定困難,因分流類別決定收費多寡,而決定權在分流站護士手上,可能增加了求診人士與護士的矛盾,影響醫護的士氣。
更重要是加強教育市民分辨甚麼情況應到急症室求診,以免擠佔急症室資源,還應大力推廣基層醫療計劃,鼓勵市民積極參與計劃,透過為其配對家庭醫生,身體抱恙時求診可獲得適當醫療照顧,亦可定期接受身體檢查,及早發現潛在健康問題,從而緩解公院壓力。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