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者盼成暗處的光

2024-01-29 00:00

過去30多年,李耀輝是防止自殺機構的熱線義工,亦協助重建戰亂地區,獲紅十字會頒發人道年獎。
過去30多年,李耀輝是防止自殺機構的熱線義工,亦協助重建戰亂地區,獲紅十字會頒發人道年獎。

有人說,人生是一次荒涼的旅行,退休大學教授李耀輝的人生卻無比豐盛。30多年來,他課餘當防止自殺機構的輔導熱線義工,撫慰失意人。退下教席,他到過阿富汗等戰亂地區協助災後重建,險些葬身異地;疫情期間,他輔導受困擾的家庭市民。情緒困擾、失落無助,你我他總曾遇上,更有人絕望輕生,這位擅長聆聽的資深輔導員自言,曾因未能向求助者施援而迷失,幸獲開解而釋懷;他鼓勵求助,認為雖然聆聽未必能提供答案,但願能給予關懷支持,讓求助者理順情緒,重建心靈。
李耀輝是應屆「香港人道年獎」得主,訪問在本月中頒獎禮後進行,有點匆忙急趕,因為翌日他便飛赴尼泊爾地震災區,參與紅十字會的心理支援工作。去年11月,尼泊爾西部發生5.6級地震,逾150人死亡,數千房屋倒塌,過百萬人受災。他指,現時災民普遍出現焦慮、不安及創傷後遺症(PTSD),亟須援助。9年前,李耀輝卸下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兼任助理教授的教席,加入國際醫療人道救援組織「無國界醫生」,親赴不同戰區,以工程師專業協助重建,災區應變經驗豐富;然而,今次到尼泊爾參與大型災後輔導工作則屬首次,說話不慍不火的他坦言是人生一大挑戰,過去數月他努力搜尋相關資料,做好準備,沉着應對未來一個月的異地任務。

現時李耀輝參與4項義工工作,包括無國界醫生、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及紅十字會的電話熱線,還有生命教練的培訓,當中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的電話熱線工作始於90年代,現時他是該會的「資深訓練及督導員」,仍繼續前線熱線輔導。多年來,他接聽數以千計的求助電話,有學生訴說升學及學業問題、有年輕人不滿家長不諒解、有成年人遇上事業樽頸及夫婦關係破裂、有家長哭訴無法與子女溝通、有失業人士傾吐經濟壓力,還有長者面對價值危機的無助感,就如社會縮影。他指,每一通求助電話,背後都是一個故事,他最關注緩解求助者的情緒,讓對方感到有人同行陪伴,因為他相信,每個人都有足夠的內在能量應對困難,只是在迷失時便要求助。他盼自己的緩解能喚起當事人的內在能量,自行解決問題。
冀喚起內在能量自決問題

前年第5波疫情最嚴峻時,一名孕婦致電求助,當談到一家四口確診便哭出來,他隔着電話筒都感受到對方的無助、焦慮和沮喪,那刻只能安慰及引導對方深呼吸,冷靜情緒。除此,亦有基層市民訴說擔心確診後傳染家人,害怕染疫失去工作斷絕收入。他坦言,聆聽過程中確實沒能提供實際協助,但深信即使是一點關心支持,都能鼓勵求助者,讓對方重拾力量,繼續走下去。

參與熱線輔導工作30多年,與李耀輝早年曾「行船」的經歷有莫大關係,少年耀輝因家貧未能升讀預科及大學,他報讀理工大學前身的香港官立高級工業學院兩年制「航海電子課程」。畢業後年僅19歲便「行船」養家,6年來環遊世界4次,他還記得「一出鯉魚門,便嘔到失魂」,「嘔完便掛個膠筒去工作」,練就逆境耐力。他說,船上工作的人各有前因,有人為逃避家庭問題,有人為逃避廉署追捕,但大家都找這個「沒有殺傷力」的小夥子傾訴。當年他人生經驗尚淺不懂應對,但樂於作伴聆聽,漸漸體會人生百態。回港後,他加入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擔任電話熱線義工。
看淡求助人最後抉擇 放下期望

回顧多年熱線輔導工作,他直言曾經迷失,想過放棄,但早期一次經歷成了他的轉捩點。「當時當通宵更,與一名有強烈自殺傾向求助人傾談。」他用盡經驗及技巧,卻安撫不到對方,突然電話掛斷,他感到無比不安及內疚,自責「做得不好,能力不足」,誤人性命,從前的自信蕩然無存,陷於價值危機。他求助其他熱線同事,亦反省過去抱持很大期望,「若說服對方放下自殺念頭,我便開心。」那刻他知道這種心態容易牽動情緒,最終他選擇放下期望,仍提醒自己過程中要盡最大努力準備。他補充,面對有自殺傾向的人,聆聽者只是為對方提供另一選擇,惟最終還是看對方怎樣抉擇。

2015年1月11日,李耀輝於生日當天從科大退休,並加入無國界醫生,同年10月被派赴阿富汗維修當地醫院,可是其後該醫院遭空襲,釀成42人死亡,包括14名無國界醫生及工作人員,他因轉到其他醫院工作才幸免於難。首次任務便與死神擦身而過,那刻他滿是恐懼、憤怒及愧疚,更曾萌生放棄念頭,但想到上天讓他逃過劫難,便應留下盡力救援。1年後,他完成使命回港陪伴家人,又回到大學「教書」洗滌心靈。
以自身經驗開解歐洲護士

去年10月,他到也門參與修建電力工程,當地胡塞武裝衝突不斷,每日送到醫院後死亡的災民不少,一名來自歐洲的護士更為此自責,質疑自己未能救活人命。他以當年經驗開解,着對方放眼其他待救的傷者,終讓對方釋懷重投工作。

近年市民承受不同壓力困擾,他建議遇到情緒受困擾的朋友求助,不要說太多鼓勵的話,安心聆聽便足夠,讓對方感到別人的關顧陪伴,也不必追究前因後果,以免當事人細說從頭,又掀動情緒。聆聽,就如暗處的光,未必能提供答案,但可以送上心靈支持,陪伴失意人渡過難關,重建心靈,再次出發。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