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研檢測器照出水果糖度

2024-05-24 00:00

浸大理學院副院長兼物理系教授朱福榮(右二)帶領研究團隊,研發新型「日盲型近紅外線探測器」,檢測水果品質。
浸大理學院副院長兼物理系教授朱福榮(右二)帶領研究團隊,研發新型「日盲型近紅外線探測器」,檢測水果品質。

目前檢測水果的品質一般需靠實驗室儀器,浸會大學物理系最近研製便攜式「日盲型近紅外線探測器」,利用近紅外光照射水果表面,在毋須破壞水果結構的情況下檢測品質,以分析能量波段變化,釐定水果的糖度、酸度、硬度等數值,準確率逾9成。新技術至今已取得4項專利,目前在本地一間連鎖超市試用。團隊期望最快1年後將研究成果「落地」商品化,日後可推廣便攜的探測器予果農、水果批發及經銷商、消費者等使用。
浸大理學院副院長(科研與研究生培養)、物理系教授朱福榮自2018年起帶領研究團隊研製新型「日盲型近紅外線探測器」,檢測水果品質,研究至今已投入逾千萬元,主要來自研究資助局及創新科技署的資助。
本地連鎖超市試用中

便攜裝置「日盲型近紅外線探測器」利用近紅外線照射水果表面,水果中的糖分子吸收紅外線後發出能量,裝置再按能量波段變化,釐定水果的糖度、酸度、硬度等數值,數值偏差僅0.5度,準確率逾9成。

新技術研發至今已取得4項專利,分別來自中國、美國及日本,目前在本地一間連鎖超市進行試用。朱福榮解釋,檢測器具有雙「異質結」結構,毋須外置濾波片,通過改變驅動電壓,便能探測可見光和近紅外光,而每個水果的糖分子含量不同,其對紅外線光譜的吸收行為各異,故能由此分析各項數值,檢測過程亦不會破壞水果結構。

朱福榮表示,團隊正建立數據庫,目前涵蓋葡萄、蘋果等7類合共逾30個品種的水果數據,配合便攜裝置,冀供果農、水果批發及經銷商、消費者等準確檢測水果品質,「建立水果數據庫後,可以像指紋鑒別一樣,很快地通過算法進行比對,檢別水果的品種和產地。」此外,他留意到中藥需經過硫磺熏蒸,避免蟲蛀和變壞,現正計劃與浸大中醫藥學院的學者合作,運用技術檢測中藥材的硫磺含量,檢定藥材品質。
建數據庫 檢別品種產地

近年政府積極鼓勵「官產學研」合作,推動科研成果「落地」商品化,朱福榮認為本港科研氣氛自由,政府亦越來越重視科研,「現在的科研經費比起10年前多很多」,他期望在今年年底做出便攜裝置的產品初樣,1至兩年內正式產業化。不過,他認為本港的科研產業鏈還在起步階段,「香港的學術研究在全球範圍內都很好,只是在技術轉化、落地方面可能還缺少一些經驗。」

因此,朱福榮透露目前正與內地的機械設備、食品業、農業等企業洽談,計劃將便攜裝置的生產線移師內地,香港則為「研發基地」。至於定價方面,他表示已接觸過浙江、江蘇果農、本港水果進出口批發商等,了解他們對使用需求、價格等方面的意見,而實際價格須考慮研發成本、市場因素等,他期望每部檢測器的定價為約數千元,「讓消費者能夠買得起,用得上。」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