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寵茂:減公院資源浪費助重症患者
2024-06-26 00:00
龐大人口老化壓力,使公營醫療面對困局越發明顯,而校正公營服務定位,是現屆政府上任兩年來一大課題。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接受《星島》訪問指,資源有限而病人無窮,冀政府資助能瞄準四個方向,照顧經濟困難、病情危急、複雜重症病人;以及醫管局的教學培訓和創新科研。他強調,進行公院收費檢討非為減少醫療投放,而是冀藉調價誘導患者減少浪費,令資源撥向重症,探討將其治療費「封頂」減壓。盧說急症室輕症個案佔整體6成,年耗逾20億元公帑,若用以避免重症患者「因病致貧」,會比幫助因小病看急症者更有意義。
盧寵茂重申,收費檢討必是「有加有減」,目的非增加庫房收入,而是善用資源於醫管局四個服務方向。以巿民關注的急症室為例,因醫護須24小時輪班,且配備電腦掃描(CT)等昂貴儀器,單個診症成本高達2400元,但病人只付180元。加上每年約130萬人次屬「次緊急」和「非緊急」輕症,佔用資源不菲,單靠讓他們付出「時間成本」,以較長時間輪候非分流良策,「病人越多需越大候診區,亦要提供飲水、廁所等配套,醫護看護壓力大增,人逼人也易致交叉感染,且輕症也是由急症科醫生看診,這些都是(政府的)成本。」
故意濫用急症室只佔少數
省下的資源,可撥歸支援重症。盧寵茂透露,癌症等複雜重症患者,因需長期治療,在公院可能年花十多萬元,中產亦難負荷,「公院有多於3萬人需用自費藥物,當中約1300名癌症患者年付17萬至40萬元,約300人年付逾40萬元。」他指,正研究有無空間幫助自費藥物病人,亦探討重症治療可否「封頂」,付出一定治療費用後便毋須再付。
檢視管理層問責獎罰機制
公院近年醫療事故頻發,醫衞局上周五責成醫管局需全面檢視公院管理系統性問題。對此時發聲,是否意味醫管局固有機制失效?盧寵茂指,本港醫療質素高,惟過往「一套做得很好的東西」,不代表「永遠要用同一個方法。」如針對不良事件,過往均有根源調查按個別情況檢視,但以鼻胃喉為例,即使調查後制訂流程標準方案,卻仍重演伊院「插錯肺」事件。
盧寵茂坦言,有鑑於公眾關注,且近日不良事件「多咗啲」,單靠個別事件調查看不到一些比較大的問題,故需全面及系統性去看,檢視考核、獎罰方式是否不足、管理層是否需檢討問責制度等;硬件問題也要檢視採購、監工等技術性層面。
對做法會否影響士氣,盧稱「獎罰不明」才是對士氣的最大打擊,不希望醫療機構形成「少做少錯」氛圍,且問責非等同「下台」,審視應由醫院架構中哪個層面出來調查解釋,發新聞公告時間能否改進等,也是問責的體現,「純粹下台不會解決問題,只會令人手短缺越來越嚴重。」
至於「罰」方面,他形容能是「精神上的」,未必一定是懲處。對最終會否淪為「自己人查自己人」,盧指,本港醫生不少曾在醫管局服務,但深信本港專家是會根據事實作出意見,「醫管局也會成立委員會及由第三方專家協助檢討。」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