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才通限期將至 留人才須適切公平

2024-10-28 00:00

香港人口持續老化及少子化,加上早幾年的移民潮及海外升學潮,多個行業都面對人才和人手不足問題,局限了香港的經濟和產業發展。特區政府在2022年《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措施向全球招商引才,包括增設「高才通」計劃,讓擁有指定學歷或資歷的高端人才,毋須事先找到工作都可申請來港。計劃推出1年多至今已錄得逾6萬宗申請,並批出了接近4.8萬宗,兩者均遠超當初預期。
職業與才能錯配 水土不服

不過,如同世界各地的輸入人才及移民計劃,高才通的實施也存在不少問題。包括高才來源偏向單一,有三分二申請來自內地,僅三分一屬海外,當中高達95%申請人為中國籍,並且跟其他輸入外來學生及勞工計劃一樣,存在少數涉及假學歷、假資歷、假受僱和「黑中介」的個案。

此外,高才通計劃規定申請人必須於來港後兩年內找到工作,才可繼續留港。首批抵港高才的限期將於今年底至明年初屆滿,據報有不少人仍未達標。有人為求搵工留港而不惜大幅減薪,自願無償加班,以至轉任並非自身學歷或專業所長的工作,被質疑有違高才通原意及與本地打工仔搶飯碗。也有不少人覺得香港的發展機遇和生活環境不似預期,感到意興闌珊和水土不服,陸續離港而去。

立法會日前辯論「跟進新來港人才融入香港措施」議案,有議員要求政府加強支持新來港人才創業、加強職業配對服務、鼓勵企業聘用、支援新來港人才的子女在港升學,以至協助他們搵樓租屋和結交朋友等等。但亦有不少議員質詢這會對本地勞工和學生、家長不公,質疑若根據高才通計劃來港的人才兩年都無法就業,便反映其才能有限或未能配合香港所需,政府不應藥石亂投充當他們的「保母」。

海內外人才來港多時仍未能適應或找不到合適工作,原因甚多。除了極少數涉及資歷造假的個案,最主要是職業與才能出現錯配。最經典個案是內地的能源與礦產行業專才,很難在香港相關並同等的企業和職位。其次是語言與工作文化、生活習慣問題。香港人也出名勤力拼搏,但與內地近年的「內捲」文化還是有距離。不少內地專才和海外華人英語不成問題,但來到香港實際工作和生活,才領會到廣東話還是必須。
名校競爭加劇 現排擠情緒

子女教育是高端人才決定是否前往及留在某地方發展的重要考慮,同樣出現了錯配。香港教育界曾期望,大量新來港人才帶同未成年子女來港,可紓緩因本地學生減少而出現的縮班殺校壓力。但由於外來專才大多學識及資源較好,希望將子女送入本地的傳統名校、國際學校和知名大學,而並非因種種問題而導致收生不足的弱勢學校。結果反而令部分本地學生及家長擔心會被分薄資源與學額,出現排擠情緒。

正如前文指出,外國的輸入人才及移民計劃也有出現同類問題,英國、澳洲及加拿大都相繼收緊了有關政策,以紓緩外來人口過多,而產生的房屋、學額和福利資源分配問題。香港不應走回頭路,高才通計劃整體是成功的,為香港吸引了大量高端人才,但他們能否及是否願意長期留港,落地生根,有許多複雜考慮和因素,難以一一由政府掌控。

政府應對不同類別、國籍和種族的新來港人才,公平地提供適切支援,減少錯配。例如加強就業與就學資訊,舉辦更多廣東話及本地生活文化適應課程,鼓勵受歡迎的名校增加收生,多開分校等,但不應不惜工本胡亂搶人才及強求留人才。尤其公帑資源運用應維持本地優先,否則可能會掀起一波的「中港矛盾」。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