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感通關大勢所趨 便利出行促灣區融合

2024-12-30 00:00

沙頭角重置的中英街檢查站,早前開始試行人臉辨識先導計劃,讓在中英街居住和工作人士,在毋須停下出示「禁區紙」或進行指紋識別的情況下,試行「無感」暢通方式進出中英街。相比傳統的過關方式,人臉辨識顯然更符合科技發展的潮流,也更有利於提升通關效率、促進人員往來,甚至有助推動香港深度融入大灣區發展。因此長遠而言,人臉辨識技術理應全面應用於香港所有口岸。
人臉辨識早在多方應用

人臉辨識是一種近年興起的生物識別技術,原理是通過掃描一個人的面部特徵,從而識別身份。由於每個人的容貌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人臉辨識技術是非常可靠的,甚至可能比指紋識別更可靠。然而,這種技術由於被指侵犯私隱,從一開始便受到質疑,再加上一些外媒推波助瀾,將其與所謂「專制政府監控人民」之類的指控扣連起來,以致政府在廣泛推動人臉辨識時,無可避免遇到較大阻力。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有一定阻力,但人臉辨識早就被應用於不同科技和智能保安系統中。例如香港國際機場的「登機易」系統,容許旅客毋須重複出示旅行證件和登機證,只須展示容貌便可核實身份;又例如自11月20日起,深圳灣口岸、珠海拱北口岸試行「刷臉」過關。這些操作方法由於可以節省時間,故此受到遊客歡迎,但相比標榜「毋須停步」、不必刻意「刷臉」的中英街「無感」通行,還是落後了一點。

近年來,為社會運作注入更多高科技元素,已成各地政府的施政重點。早於2017年底,港府已公布《香港智慧城市藍圖》,在「智慧出行」、「智慧生活」、「智慧政府」和「智慧經濟」等6個範疇提出76項措施;2020年底的《香港智慧城市藍圖2.0》,則提出逾130項措施,當中提及在機場登記櫃枱、登機證檢查站和登機服務使用生物識別技術。另一方面,2019年中央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提升粵港澳口岸通關能力和通關便利化水平」、「研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主要陸路口岸增加旅客出入境自助查驗通道」,足見提高通關口岸的科技水平,是一個清晰的目標。
提高通關口岸科技水平

應用高科技便利通關,與其說是「科技」問題,倒不如說是「信任」問題。部分人對人臉辨識心存戒懼,說穿了就是不想自己的生物資料被政府掌握。然而,這個問題並非不可以克服,因為時間可以慢慢沖淡人們心中的牴觸情緒,就像最初有人反對的士車廂安裝攝錄鏡頭,現在基本上已經沒有人反對。參照這個經驗,相信人臉辨識技術將來亦會慢慢為更多人接受。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早前出席中英街檢查站開幕典禮時指出:「我期待其他口岸將來可以像這裏一樣,旅客可以不用停步便可過關。」這句話顯示政府對擴大先導計劃持開放態度,說不定可能已有時間表。對於許多經常北上消費的市民和南下遊港的內地客而言,在維護「一國兩制」原則的大前提下,盡量精簡兩地的通關流程,破除不必要的行政界限,絕對是可取的。希望當局在中英街檢查站的人臉辨識先導計劃運作一段時間後,總結經驗,然後在條件成熟下,爭取早日將「無感」通關系統應用於其他口岸,從而便利更多市民和旅客,進一步推動大灣區的融合。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