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先導評估7000人精神健康 7%需跟進

2024-11-27 00:00

香港心聆行政總裁凌悅雯(左)形容,低密度心理治療像「情緒補習班」。劉寳瑩(右)則表示,看到抑鬱或焦慮個案變得輕鬆,是做心理健康主任的最大得着。
香港心聆行政總裁凌悅雯(左)形容,低密度心理治療像「情緒補習班」。劉寳瑩(右)則表示,看到抑鬱或焦慮個案變得輕鬆,是做心理健康主任的最大得着。

港人精神健康問題近年持續引起關注。醫衞局在今年8月中推出「健康心靈先導計劃」,在指定地區康健中心及康健站為成年會員進行精神健康評估。計劃推行近3個月來,已有逾7000人接受初步評估,當中7%人需進一步跟進;24人更獲轉介至精神健康綜合服務中心。有合作輔導機構向《星島》指,因參與者可在短時間內獲評估及跟進,令輕症患者更願加入。但有精神科學者指,輕至中度焦慮或抑鬱者,本身已有機會「自然康復」,倡當局日後應作嚴謹的隨機對照試驗,以評估計劃採用的「低密度心理治療」成效。

本港精神科服務壓力沉重,截至10月31日,各公院聯網中精神科專科門診「穩定新症」輪候時間中位數,最短亦要等24周,即患者動輒要等待約半年。為達到「早發現、早治療」,去年《施政報告》提出社區層面為巿民試行提供免費精神健康評估,並在今年8月中於屯門、油尖旺、東區的地區康健中心及康健站推出先導計劃,在為18歲或以上會員做健康風險評估時,會同步作「初步情緒問卷評估」。對計劃進展,醫衞局回覆《星島》指,截至本月2日有逾7000人已做初步評估,當中7%人獲建議轉介至合作單位,即新生會或香港心聆跟進;當中200人已完成進一步評估,24人被評為需轉介至精神健康綜合服務中心,其餘則獲安排作6至8節「低密度心理治療」,4人更已完成治療,但未有透露對成效評估。而計劃目前開支約960萬元,2間合作機構有13人專門提供服務,並由臨床心理學家督導。
專家:須嚴謹對照評估成效

新生會及香港心聆則指,數據顯示輕微至中等程度抑鬱或焦慮患者,在接受低密度心理治療後復元率約達5成,與國際水平相若;先導計劃中每宗個案在每節治療後,均要填寫病人健康問卷(PHQ-9),及廣泛性焦慮症量表(GAD-7),以界定其抑鬱及焦慮水平,若被評為「低於臨床水平」即屬復元。

香港心聆行政總裁兼臨床心理學家凌悅雯表示,機構以「接納與承諾治療」為基礎,提供低密度心理治療,作用如「情緒補習班」,心理健康主任會「一對一」指導個案學習與情緒相處等技巧。她指,傳統心理治療一般需16至20節、每節60分鐘時間,而低密度心理治療只需8節、每節45分鐘,大減67%治療時間,值得在醫管局等治療單位推行,「且培訓1名心理健康主任,基本只需120小時,較精神科專科醫生及臨床心理學家需以年計培訓,可額外培育更多人員。」

新生會行政總裁朱世明則指,機構採用「低密度認知行為治療」,除單對單,在獲個案同意後也會採用小組式治療。他謂,用數據追蹤方式評估成效做法科學,「得分是否屬有效治療,在學術上有界定。」若證計劃有效,輕至中等程度患者有機會不用輪候精神科,某程度上可紓緩公院壓力。

不過,港大精神科榮休講座教授陳友凱指出,僅對比患者接受治療前後的臨床水平分數作成效評估,做法欠科學,「低至中度焦慮或抑鬱病例,或只面對暫時壓力,縱無外力干預,也有機會自癒。」他建議要有對照組,隨機抽取有接受及未接受同一療法者比較,「用低成本做到成果是很吸引,但若(效果)是虛的,反會分薄培訓精神科專科醫生及臨床心理學家資源。」

醫衞局指,會在先導計劃完結後進行全面評估,包括評估低密度心理治療的成效。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