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年】利是背後的理財智慧

2021-02-02 11:47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農曆新年,是孩子一年中擁有最多收入、最多錢的時候,也是家長支出最多、送出最多紅封包的時候。雖然今年適逢抗疫,拜年活動會大減,但這項中國源遠流長的派利是收利是傳統,相信仍會成為這大時大節的主打工程。做孩子的,可會因這筆「橫財」而豪使豪玩?做家長的,又可會因此感到頭痕頭痛?

曾經聽聞過:有孩子不願跟家長去拜年,卻會收到利是錢的進帳;有孩子只懂接紅封包而不懂說祝福語;有孩子看重的是紅封包的「錢」,而不是紅封包的「福」;有孩子收到紅封包後隨即進行拆封工程;有孩子不消一個月就把那數以千計甚至萬計的利是錢用得一乾二淨;有孩子收完利是後,不理三七二十一將之收藏到隱密處而不讓爸媽知悉……這種種的現象背後,家長們會怎麼想?我們又可以為此做些甚麼?

在我孩子幼小之時,我會讓他知道中國傳統紅封包的意義,這份祝福不會因內裏裝着的金錢多寡而有所分別,這樣他就少了一份即拆即看的衝動,且不論紅封包金額多少都存感恩。然後,我會讓他明白祝福屬有來有往的雙向式,他不但要對長輩說祝福語,還要為此感謝天父、感謝爸媽。至於他的紅封包嘛,我們就盡量按傳統待過了正月十五才一起拆開數算,並商量如何善用。根據慣例,我孩子的利是錢會分為三部分:一、儲蓄:最大的部分會存入母子倆的共同戶口,作為他日後升學等開支;二、支出:有一小部分會用作購買他喜愛的書或有益的玩具;三、分享:另一小部分用作幫助及祝福別人,這可以是請長輩飲茶之類,而我和孩子過去十多年就持續助養一名內地孤兒,每年這個受助孩子的親筆信往往成了我們的激勵。

農曆新年雖是孩子理財教育的理想時機,只是我發覺:日常生活中如何將「量入為出、知慳識儉、重情惜物」的「身教言教」展現,才最值得家長深思。

韓曄姑娘
香港青年協會 家長全動網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月2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