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化作教科書 薛俊朗導民觀天

2021-10-29 10:24

年紀輕輕的薛俊朗,一直致力於天文教育與推廣。
年紀輕輕的薛俊朗,一直致力於天文教育與推廣。

「天文學最有趣的地方是你必須走進大自然學習,因為真實的星空便是最好的教科書。」今年只有二十三歲的天文教育者薛俊朗,年初獲香港教育大學頒發最高殊榮的「校長嘉許狀」(領袖才能),他一直致力於天文教育與推廣,今年七月更出版了首本天文科普書籍《星空解碼——從天文觀測到星野攝影》。書中收錄了他在世界各地的實戰觀星經驗,加上天文學與流行文化結合,冀將星空的魅力展示給大眾。

記者︰盧家彥 攝影︰黃偉強 部分圖片︰受訪者提供

「天文學的特性,就像蜘蛛網一樣,會不斷往外延伸,帶你探索不同領域的知識。」薛俊朗向記者解釋學習天文學的過程時,以自身經驗列舉一些與天文學有關的知識,例如星野攝影、數據統計、自然生態、媒體推廣等等,他指這些都是學習天文的過程中,帶他闖進的新領域。

薛俊朗在冰島考察當地獨特的地理環境。
薛俊朗在冰島考察當地獨特的地理環境。
薛俊朗的首本著作,從理論講到實戰觀星。
薛俊朗的首本著作,從理論講到實戰觀星。

善用星圖戶外考察

薛俊朗繪影繪聲地向記者分享他一次去冰島旅行的經驗,「冰島有很多冰川和火山,當地學生常到戶外考察,懂得很多野外求生技能、攀石、越野單車等,甚至旁及地質地理知識。」他又指雖然外國學生學習較主動,動手能力和行動力較強,但香港學生整合資料的能力較好,「身在資訊流通的環境,可隨時吸收大量知識,是學習天文的優勢,最理想當然是結合兩者長處,將學習到的知識,到戶外去實踐。」

他建議最簡單的嘗試是學習使用星圖,因為智能手機的便利,大家只要在手機下載星圖應用程式,如香港太空館的免費應用程式「星夜行」(StarHoppers),在雲淡風輕的晚上,隨意外出走走,說不定會有意外驚喜。

罕見現象震撼人心

提到天文的魅力,薛俊朗興高采烈地說道︰「其中一項就是天文現象帶來的震撼」,他興致勃勃地分享一次深刻的觀測經歷,「上年父親節當天發生的日偏食現象,香港地區的食份(太陽被掩蓋的比例,數字愈大,被掩蓋的部分愈大)達到0.893,看起來簡直就像太陽的戒指一樣!是香港未來五十年內最大遮掩面積的日食現象。」他指每一次罕見的天文現象,都可能是人一生中唯一的相遇,形成一種無法複製的震撼力。

薛俊朗在訪問現場進一步講述天文的吸引之處,「有時候文字會有限制,但我們可以利用圖像重現天文的震撼力。」常見的天文攝影藝術,是利用相機捕捉星空一剎那的光影,加上後期製作,疊合多張照片,加強星空的細節,重現壯麗的美景。

薛俊朗私人珍藏的中西方旋轉星圖。
薛俊朗私人珍藏的中西方旋轉星圖。
「類地球」系外行星Kepler-20e的遐想圖。
「類地球」系外行星Kepler-20e的遐想圖。

抽象概念藝術詮釋

「不過天文學中,亦有很多無法拍攝的畫面,例如系外行星(exoplanet),這時候就要請藝術家利用天文數據,繪成遐想圖(conceptart)。」薛俊朗用考古學比喻,「就像畫師根據數億年前的恐龍化石,畫成活靈活現的恐龍一樣」,天文繪畫同樣地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幫助大眾了解不同的深空天體。

薛俊朗曾在二〇一九年,把自己作曲填詞的廣東歌《深空天體》放進「探空氣球」,升上距離地面103,018呎的平流層(約是民航機飛行高度的三至四倍),將廣東歌帶上「太空邊緣」。《深空天體》把天文學用語放進歌詞,例如「安守不動的北極星/觀測天際的極軸導航」,將複雜的天文知識轉化成人人可以聽到的音樂,利用流行文化的傳播力推廣天文。

薛俊朗自言將天文與音樂結合,是受到前人啟發,「十六世紀天文學家開普勒(Kepler)將天文學理論的數字,結合嚴謹的樂理,寫成《世界的和諧》,創出『開普勒第三定律』。」

年輕講者闖出國際

薛俊朗自小熱愛閱讀科學書籍,因為一次朋友送贈的天文望遠鏡,從此與這片星空結下不解之緣。年輕的他,一直走來,已經身兼多項天文相關職務,如聯合國青年氣候峰會(COY16)香港區聯繫人、國際暗天協會(IDA)暗空委員、國際天文聯會(IAU)香港天文教育組主席、香港太空館及香港科學館客席講者等。他又曾協助歐洲太空總署(ESA)的科普頻道翻譯內容,更於二〇一七年赴美與NASA登月太空人交流;而現職小學教師的他,希望把天文科學帶入校園,通過STEM課程,啟發學生。

薛俊朗於二○一九年把原創廣東歌《深空天體》送上平流層。
薛俊朗於二○一九年把原創廣東歌《深空天體》送上平流層。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