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言絮語|我的藏族朋友

2022-03-25 11:56

全國政協委員的職務給我機會認識了一位獨特的朋友。他是西藏昌都市的一位小學藏語教師。方方的臉龐,黝黑的皮膚,寬厚的肩膊,高大的身形,給人樸實忠厚的感覺。第一年到北京開會,他特意從家鄉帶來牛肉乾和酥油奶渣,邀請大家到他的房間品嘗。雖然筆者平時不多吃野味,亦未到過西藏,對藏族飲食感到陌生抗拒,但受他的熱情感染,還是到他的房間邊吃邊聊天,臨走時還帶走了一些牛肉乾回港與親友分享。

我們在平原的人,到高原地區會有高山反應,其實扎西他由高海拔到低海拔地方,也會十分不適應。在北京的頭一兩天,他的血壓達一百八十,要去醫院診治,但他還是不肯請假缺席會議。大家開會都用普通話,扎西的漢語沒有藏語流利,他很多時就先把發言寫好,發到群組上。

扎西這位藏族小學教師當上了全國政協委員,一如他的感言,四年下來眼界和水平都不可同日而語。他積極交了很多朋友,以政府部委為對象的五份政協委員提案,除了直接與教育有關外,還有關於建設地區的高速公路和電網等內容。發生在他身上和身邊的變化,反映了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和老百姓生活在幾十年間,特別是近二十年的巨大轉變。

他出生於一條只有八戶人家的小村。在一九四九年新中國成立之前,家鄉的人除了寺廟內的幾個僧侶外,全都不識字,直至二○○○年,連同扎西在內,村內只有三人有機會走出村完成大學教育,但到二○二○年底,已經有二十多人通過大學教育改變了命運。扎西九歲時,由於家人要去勞動,他雖然很渴望上學,但要留家照顧兄長的子女,後來在他堅持下,始能夠背着侄女翻山越嶺去學校,不過中間還停學了一年去幫外婆放羊,直至政府開辦「農牧民子女班」,他才開始有機會接受正規教育。

一九八五年,國家進一步對農牧民子女實行包吃、包住、包學習費用的「三包」政策,他家鄉的人不再愁孩子上不了學、上不好學了。現在,校園是當地最漂亮的地方,村內只剩下幾位老人家不識字。教育改變了老百姓的命運,也改變了民族的命運。電郵:[email protected]


陳卓禧
作者為香港專業進修學校及港專學院校長,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逾二十年。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3月24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


延伸閱讀

卓言絮語|疫下自娛的藝術 
 
教育專欄|疫情持續 社區靠自救 

讓世界讀懂中國文化 

北京冬奧|中華文明的內化和外溢 

港專畢業禮 校長陳卓禧借故事 籲畢業生努力追夢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