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是這樣的|世界英語,英語世界

2022-08-11 12:31

近數十年,在全球化的影響下,與不同國籍人士接觸已成為我們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環。為促進不同範疇里的國際交流及貿易,世界各地人士大多透過英語互相溝通。香港的中小學生在開始學習英語時,一般會先側重文法與詞彙的背誦。然而在掌握了英語的基礎後,我們需要更進一步明白英語運用往往會被不同因素諸如年齡、性別、文化差異等等所影響,導致我們雖然同樣是用英語去表達所思所想,但表達方式卻迥異。

比方說,中國人有句老話︰「人生得一知己,死而無憾。」意謂人生在世,能夠有一位非常了解和支持自己的好朋友,是一件非常難能可貴的事。「好朋友」一詞在英語通常直譯為 "good friend"、"good company"、"intimate friend"等等。時下年輕人往往稱呼好朋友為"bro"、"sis"或"buddy";而年長一輩,大多稱呼好友為"mate"或"friend"。假若一位長者稱呼其朋友為"buddy",便可能令聽者感覺突兀。

這個例子反映出我們需要留心詞彙的運用,是否能配合說話者及其對象的背景和某特定場景的需要。事實上,除了年齡差異,文化差異亦會影響英語運用。


跨文化下的英語運用差異

上文提到我們可以用很多不同詞彙來形容朋友,其實同一詞彙在不同地方,意思亦可能略有不同。譬如"darling"這個英文生字是很多西方國家在日常生活中,包括進行買賣時,買賣雙方互相問候的常用稱謂。但此詞彙在香港,通常是用來稱呼和我們有較親密關係的人士。

試想像︰某日你到便利店購物,交易後店員向你說一聲︰"Darling, here\'s your change."也許你心里會疑惑店員何以說話如此親暱,是否有甚麼企圖。其實英語運用差異,在文化比較接近的亞洲地區也會發生。

香港人被公認是非常喜歡飲食和旅遊的一群,絕大部分香港人都去過茶餐廳或酒樓品嘗奶茶、咖啡或蝦餃、燒賣。在香港,茶餐廳和酒樓在英語均被稱為"restaurant"。但如果我們到新加坡旅遊,要求導遊帶我們到"restaurant",結果可能會令我們意外。因為"restaurant"在新加坡泛指比較高檔的食肆。類似香港茶餐廳提供奶茶、咖啡、道地食品的地方,一般稱為"coffee shop"或"hawker centre"。有趣的是,在印度,比較高檔的食肆則可以喚作"hotel"。

英語運用中的文化差異在首字母縮略詞中,亦可略見一斑。近日港鐵東鐵綫全面開通,吸引不少地鐵迷大清早出發乘搭頭班列車。在香港,「地鐵」縮寫為"MTR"(Mass Transit Railway),在新加坡卻是"MRT",原因是地鐵在當地英文為Mass Rapid Transit。


同文化下的英語運用差異

首字母縮略詞差異,有時在同文化地區亦會發生。筆者記得當年在英國留學時的其中一件趣事,就是源自首字母縮略詞。

當年某日,筆者和來自香港和廣東省的宿舍舍友玩棋盤遊戲時,其中一位來自廣東省的舍友指着我和另一位香港的舍友叫道:「好!你們兩個PK!」我和香港的舍友滿臉疑惑對望,心里想:「遊戲而已,何必那麼認真罵人?」正在盤算如何回答,幸好另一位內地舍友笑着催促我們:「還等甚麼?輪到你們鬥了!不想PK嗎?那你們兩人都算輸了!」我和香港舍友又迅速對望,會心微笑:「啊!原來是雙人對決,不是香港人意思那種PK!」

總括來說,雖然我們都在學習一樣的世界語言,用的都是同樣的二十六個英文字母,但在英語世界,這二十六個字母卻可以被各地人士拼湊起來,變化出許多貌同實異的詞彙。

在學習英語時留心文化差異,定能增加學習過程的趣味性,以及提升我們英語運用的靈活度和適切性。


周美蓉博士
香港都會大學教育及語文學院助理教授

本欄由香港都會大學教育及語文學院教職員撰文,旨在提升大家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如對本欄有任何意見,可電郵至[email protected]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8月11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


星島新聞集團慶回歸25周年專題網站,請即瀏覽:https://bit.ly/39AQC3m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