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求職期延至兩年 學者指助內地生留港
2022-11-04 11:41
最新《施政報告》推出多項措施吸引人才來港,推行十四年的「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容許非本地畢業生留港求職限期延長至兩年,更推展到本港大學在大灣區校園的畢業生。有學者分析指,這些院校原已吸納一批有意赴港或海外發展的內地尖子,新措施具吸引力;有智庫則認為宜加強他們在港經歷,以鼓勵來港發展。
《施政報告》提出放寬「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讓非本地生在本港專上院校畢業後,申請在港工作的逗留期限由一年,延長至兩年,並試行形式擴展至本港大學在大灣區校園,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UIC)、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以及早前開校的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畢業生均會受惠。
灣區港校生同受惠
熟悉人口遷移及大灣區城市競爭力的學者,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教授沈建法認為,新措施對有志海外發展的內地生,有吸引力,「能為他們將來就業發展多一個可能性,遷移到香港,就算去海外進修後再回港也不在少數,因為有了香港經驗,會令他們事業更廣闊。」
他分析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內地名校,與本港大學在大灣區校園生源不完全重疊,他以中大(深圳)為例,指該校本科畢業生赴港或海外發展的比例,較一般內地大學高,加上本港大學招收的本科生名額有限,未能成功來港升學的內地生,或轉目標為與本港大學有聯繫的分校。
沈建法相信,安排吸納的內地畢業生,以就讀商學院金融、經濟等專業為主;至於從事科研,以本科學歷相信較難,一般均須再深造,「大學做研究,一般至少都要博士學歷」。
多香港經歷增了解
團結香港基金教育及青年研究主管郭凱傑指,本地大學的大灣區校園畢業生雖受惠新安排,為吸引人才來港提供管道,但他們始終在大灣區升學,院校宜加強他們的香港經歷,讓他們熟悉本地環境,才能有助吸引他們有信心及意願留港發展,「比如有些課堂讓他們來港修讀,或讓他們留港至少一個學期,如果只是短暫訪港參觀未必有效」。他亦指,本地大學的大灣區校園開設科目,與本港大學不盡相同,吸引到適合本港八大中心發展的人才,在「人才爭奪戰」尤其重要。本報記者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