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紅 - 跨學科學英語|芽芽學英語
2023-07-31 12:48
學校的英文課,通常以定好的單元(themes)為藍本,配合讀、寫、聽、說去教,再加入文法(grammar)元素,這樣學英文聽起來很有系統,可是對於學外語的小朋友來說,其實非常離地。
常聽說的跨學科學習是很好的方向,常識科和英文科放在一起該是好的組合,因為常識科理應是最有趣的科目,誰沒有求知欲,不想探索世界和生命?當「內容」夠吸引時,孩子就會想盡辦法來獲得他們想知道的事情,這個都是人類與生俱來所擁有的求知欲,而這種欲望是一股力量,推動我們探索。
理論和實踐是兩回事,理想和現實也是兩回事,若各科本身的課程已有其局限,如課程不合時宜、沉悶刻板等,理論和理想再好的意義都不大;檢視課程是必須的。
我沒有在學校工作的經驗,只是偶爾到校,所以不易理解學校的局限和難處,可是正因為我是「門外漢」,才可能避過「當局者迷」的問題。教育不是生意,要避免行政主導,而學生必須是焦點和主導。
我最近想和高小學生一起做一本書,是關於「動物知識」,這個「project」可以跨4個學科:英文、常識、視藝和音樂。一開始,我會「assign」孩子「study」一種動物,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動物「self-study」,他們會做簡單的「research」,每個人寫5句fun facts(越鮮為人知越好)。下一步,他們會用特定風格畫下他們所要「study」的動物。最後,每種動物可加上配樂。這是一個想法,具體做法還是要看實際「材料」。
動物知識是常識科,用英文寫句子是英文科,繪畫設計是視藝科,加入配樂是音樂科,而懂得「research」是重要的學習技巧,尤其在資訊性的世界。整個「project」可以多加「輸入」部分,如給孩子多看關於動物、藝術的讀物和影片,其中加插討論環節。我這個想法未必符合學校的課程,但也許是一項好的嘗試。
陳東紅
作者從事英語教育出版20年,任職於多家報社;現為教育顧問編輯、兒童刊物《BINGO!》出版人、專欄作者及到校講師。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7月31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
延伸閱讀:
陳東紅 - Compassion、empathy、sympathy|芽芽學英語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