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红 - 跨学科学英语|芽芽学英语

2023-07-31 12:48

学校的英文课,通常以定好的单元(themes)为蓝本,配合读、写、听、说去教,再加入文法(grammar)元素,这样学英文听起来很有系统,可是对于学外语的小朋友来说,其实非常离地。

常听说的跨学科学习是很好的方向,常识科和英文科放在一起该是好的组合,因为常识科理应是最有趣的科目,谁没有求知欲,不想探索世界和生命?当「内容」够吸引时,孩子就会想尽办法来获得他们想知道的事情,这个都是人类与生俱来所拥有的求知欲,而这种欲望是一股力量,推动我们探索。

理论和实践是两回事,理想和现实也是两回事,若各科本身的课程已有其局限,如课程不合时宜、沉闷刻板等,理论和理想再好的意义都不大;检视课程是必须的。

我没有在学校工作的经验,只是偶尔到校,所以不易理解学校的局限和难处,可是正因为我是「门外汉」,才可能避过「当局者迷」的问题。教育不是生意,要避免行政主导,而学生必须是焦点和主导。

我最近想和高小学生一起做一本书,是关于「动物知识」,这个「project」可以跨4个学科:英文、常识、视艺和音乐。一开始,我会「assign」孩子「study」一种动物,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动物「self-study」,他们会做简单的「research」,每个人写5句fun facts(越鲜为人知越好)。下一步,他们会用特定风格画下他们所要「study」的动物。最后,每种动物可加上配乐。这是一个想法,具体做法还是要看实际「材料」。

动物知识是常识科,用英文写句子是英文科,绘画设计是视艺科,加入配乐是音乐科,而懂得「research」是重要的学习技巧,尤其在资讯性的世界。整个「project」可以多加「输入」部分,如给孩子多看关于动物、艺术的读物和影片,其中加插讨论环节。我这个想法未必符合学校的课程,但也许是一项好的尝试。


陈东红
作者从事英语教育出版20年,任职于多家报社;现为教育顾问编辑、儿童刊物《BINGO!》出版人、专栏作者及到校讲师。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3年7月31日教育版专栏「亲子同路」。


延伸阅读:

陈东红 - 讲得愈少愈清楚|芽芽学英语

陈东红 - 孩子介意纸质?|芽芽学英语

陈东红 - Compassion、empathy、sympathy|芽芽学英语

陈东红 - 悲剧的重要意义|芽芽学英语

陈东红 - 潜能才是重点|芽芽学英语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