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備戰中史科|「一帶一路」尋找古代海上絲路

2024-04-13 14:00

「一帶一路」倡議中的「一路」,乃是以宋代的海上絲綢之路為基礎,期望將各個相關地區的經濟串連,猶如恢復宋元明歷朝海上貿易的繁榮。海上絲綢之路是中世紀對外貿易的重要通道,最早更可追溯到秦漢,及至宋元時期最為鼎盛。這條海上通道不但促進經濟全球化,更讓不同種族、宗教及文化互相交流及融和。

中唐以後,經歷安史之亂的北方經濟頹靡,江南經濟卻急速發展,而且海外貿易需求增加,令海上絲綢之路發展得更快。到宋朝時,國境西北方連接中亞的交通要道上有西夏、回紇與遼國等政權阻隔,令陸路交通與文化交流上極為不便,朝廷更着重海上絲綢之路之發展。要認識這段歷史,史書之外,還可到訪遺址親身見證。

泉州市舶司遺址三朝港口

一千年前,如果外國船舶來華貿易,最初接觸的官方機構就是市舶司。市舶司早在唐高宗時已設立,用以管理來華的外國船舶,司署會派員上船驗人驗貨及徵稅;同時也負責為朝廷購買洋貨及接待外國使者,簡直是集海關、稅局及物料供應處於一身的機構。過了千多年,本來設立市舶司的廣州、寧波、杭州之遺址俱被埋沒了,只剩下泉州市舶司遺址跨越千年到今天。
這個福建泉州市舶司設立於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是運作了最長久的「海關」,見證了泉州這個「亞洲第一大港口」,在宋元明三朝的海上貿易之興衰。元朝時,來華的馬可孛羅在《東方見聞錄》內也有提及:「刺桐港(泉州)是世界最大港之一,大批商人雲集,貨物堆積如山,的確難以想像。」
雖然它現今隱於小巷之中,但也是中國現存的唯一一個古海關遺址,2021年7月,泉州市舶司遺址成功申請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6個世界遺產。

泉州市舶司遺址碑
泉州市舶司遺址碑

南海一號海上兵馬俑

1987年發現、2007年打撈上水的「南海一號」,是「2019年國家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她是當今在中國境內發現的最早期、最大、最完整的「三最」沉船。這艘巨型的南宋年間的貨運沉船更獲譽為「海上的兵馬俑」,可見當中的文物罕有度極高,現藏於陽江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近年對南海一號的考察,發現了不少珍貴的鐵器、金銀器、漆木器、玉器、錢幣、動植物殘骸等,但最驚人的乃是在船上發掘了約8萬件保存完好的高質瓷器,出自景德鎮、龍泉、德化等多個官窯及民窯,當中更有多款具阿拉伯造型的寬口大瓷碗,是迎合海外市場的出口專屬貨物。據記載,貨物最遠乃到達古籍所稱的「綠衣大食」,即北非的法蒂瑪王朝(FatimidDynasty)。
而在不容易逃生的「南海一號」下艙內,甚至發現了不少人體殘骸,經DNA測序後,很多可能是受僱於船上的非黃種人下級水手,可見宋代的海上貿易發達及經濟全球化程度,甚至已超越我們的想像。

考古人員在南海一號發掘
考古人員在南海一號發掘
位於廣東陽江市的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位於廣東陽江市的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圖中具有中西交融特色的「龍柄銀馬克杯」,是南海一號發掘而出的文物。
圖中具有中西交融特色的「龍柄銀馬克杯」,是南海一號發掘而出的文物。

史上三大市舶司

海上絲綢之路主要分為東海航線和南海航線,東海航線主要前往日本列島和朝鮮半島;南海航線則主要往東南亞、印度洋以至中東中非等地區,其中揚州、泉州、蘇州3座古城在海上絲路發展歷程中佔有重要地位。

古城1—唐朝.揚州促進中日文化交流

隨着隋代開鑿運河,揚州迅速崛起,成為商業的中轉地:茶葉、木材、織錦、藥材、瓷器等各地物品都在揚州集散。及後,揚州工業更高速發展,如造船、絲織、銅器、金銀器、骨器、玉器等,除轉售內地外,更可經海上絲路運銷世界;加上不少富有的鹽商居住此地,消費零售自然暢旺。
唐代官方在揚州設司舶使,當時與她交往最頻繁的為「大食國」(今阿拉伯),而波斯、婆羅門、日本、高麗等國均與揚州有商業往還。此外,唐代的鑒真和尚,也因揚州位處沿海又經濟發達,當地佛寺均有財力支持他東渡日本弘揚佛法。鑒真留日10年,幫助傳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如佛教理論、醫學、建築等,促進中日文化交流,最後更圓寂於奈良的唐招提寺。因此,唐代時期的揚州,可說是有一種濃濃的「日本風」,也是近代日本傳統的「元祖」。

古城2—元朝.泉州穆斯林來華

元代福建的泉州城是當時最早對外開放的地區之一,因為擁有優良的港灣和發達的造船業,貨運業從日本、朝鮮半島到東南亞、波斯灣,一直連接到東非沿岸,難怪馬可孛羅稱之為「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因此,這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起點的古城,仍留下不少歷史遺跡,如佛教的開元寺、伊斯蘭教的三先賢墓和清淨寺等。
事實上,泉州港進口商品種類總數達300多種,以香料輸入最多,出口的乃是不同加工產品。其時可見泉州的成行成市的鐵鼎、鐵針、生鐵、銅鼎、銀器的店舖等,全都是準備運銷南洋各國的貨物。同時,海上絲路把泉州打造成當時對外交流的「超級窗口」,亦為內陸帶來了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印度教、摩尼教和猶太教等不同宗教文化。當中,又以阿拉伯和古波斯的穆斯林人數最多,這些異教者在泉州經商任官,更會結婚生子,故此其時即使滿街穆斯林,猶如中東,也不出為奇。

位於福建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展出宋元時期的瓷器。
位於福建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展出宋元時期的瓷器。

古城3—明朝.蘇州紡織業發達

蘇州位處長江三角洲中部,早在隋唐時運河通航後,江南地區的水陸交通異常發達,更成為貫通南北經濟之關鍵地。由於蘇州在運河河道之上,也是海上絲路的重要港口之一。安史之亂後,江南地區未受戰亂影響,經濟發展卻更加發達。
明代的蘇州運河縱橫交錯,河道設備經改良,加上稻米品種的增加,蘇州的糧食十分富饒,棉花的使用亦令紡織業發達。是故蘇州在明代基本上都是領導全國棉織、絲織的首位。另一方面,蘇州早在明洪武時期,已向南京政府繳納全國十分之一的糧稅。故此,繁華的商業和運輸業同時帶動了沿河集鎮的興起,如蘇州以西的滸墅關鎮是運河上的大集鎮,政府甚至在此設鈔關收稅,是全國八個主要鈔關中稅收額名列第二,可想而知當時是何其繁榮。

文:仁濟醫院王華湘中學馮浩恩老師 圖:星島圖片庫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