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企業家教育」 裝備中學生迎向挑戰|教研並進

2024-10-27 12:35

以「企業家教育」 裝備中學生迎向挑戰|教研並進
以「企業家教育」 裝備中學生迎向挑戰|教研並進

坊間一直有討論認為香港中學教育制度過度強調考試,在人工智能飛速發展的世代,文憑試課程或未能涵蓋對於學生創新、情緒管理、人際溝通等方面「軟技能」的培養。此外,早年新冠疫情爆發,明顯削弱了學生的社交情意發展的能力。一項本地調查指出,近8成受訪學生表示,與老師和同學的關係在疫情下變得疏離,更有6成家長反映子女的表達能力不如以往。


增強創意解難及社交情意

面對以上挑戰,筆者的研究團隊提議在中學課程全面引入「企業家教育」,藉此提升學生的創意解難能力(Creative Problem-solving),以及社交情意學習(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企業家與創業者」須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善於溝通和合作,還須激勵他人。「企業家精神」則是一種勇於主動面對、運用創新精神解決困難的態度。這些正是香港教育現行體系下的學生所缺乏的特質。

本港現有的企業家教育大多會邀請商界專業人士作嘉賓分享,較系統化的課程則採用體驗式學習。儘管企業家教育早已引入香港,但針對其對學生社交情意學習成效的學術研究依然罕見。

為此,筆者的研究團隊於去年與沙田區一間第一派位組別的中學合作完成一項企業家教育計劃,並進行行動研究,希望能夠設計一套切合香港中學生能力及未來發展的系統化課程和訓練指引。


課程設計切合中學生

研究計劃共有35名學生參與訓練,當中24人參與了整個為時5星期的研究過程。除了接受15小時的培訓,學生亦須在完成課程前進行模擬商業匯報,並在校慶活動中設計活動攤位,展示創新成果。

研究團隊設計的企業家教育課程的學習成果可以分為認知、技能及情意3個層面,對應心理學中的3大重要範疇。培訓計劃參考國際性企業家教育研究,設計主要課題如商業模型、企業家精神、團隊管理等,並根據本地中學生的現況和需要進行改良。

課程亦滲入團隊生產力組織及溝通心理學知識,讓學生認識同理心、領導能力、衝突管理,以及團隊角色理論,促進其情意及社交發展。

15小時的課程主要以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框架作為主軸,讓學生經歷製作創新商品的5個步驟,包括:同理心建立(Empathy)、問題定義(Ideation)、創意構思(Solution)、原型設計(Prototype),以及測試(Testing)。而這個設計思維框架剛好跟創意解難四視點模型有異曲同工之妙。


「軟技能」顯著提升

同學在反思報告中所提及的內容充分反映了他們對創業相關的「硬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和進步。老師對同學由零到一的創造力表示驚歎,又特別稱讚他們在模擬商業創投匯報中能夠像企業家一樣,自信地演講提案。

至於「軟技能」方面,研究團隊在課程前後進行了量性研究,透過問卷了解同學在企業家精神、領袖能力等社交情意方面的學習成果。結果顯示,同學在課程中展現的創業能力、領導力,以及同理心方面均有顯著提升。

課程結束後,研究團隊訪問了5名學生和2名負責老師,他們表示,課程對學生自我管理、團隊合作及溝通、決策與解難,以及創新創意方面均有正面影響。

一名同學指課程不乏領導學概念的講授及實踐,還包括團隊合作、衝突管控、演說等軟技巧培訓,並表示這些技巧「對待人處世有莫大裨益」。負責老師則表示,同學們均能展現其解難及創新思維,他們設計的活動攤位大受歡迎,指「課程對改善同學們的解難能力可見一斑」。

研究初步證實企業家教育課程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社交情意發展,還能為他們未來的多元發展提供支持,補充和增潤傳統教育。

筆者的團隊未來將會繼續研究並改良課程,例如提出將課程作為校本課程項目之一,及推行企業家教育跨學科課程,鼓勵學生在未來的社會中大膽創新、勇敢解難,成為下一代的領袖和棟樑。


本欄歡迎院校學者投稿,分享個人學術見解及研究成果,1400字為限,查詢及投稿請電郵︰[email protected]

文:香港教育大學心理學系畢業生及皓創空間創辦人鄧皓陽、馮皓天;香港教育大學心理學系講師馬嘉言博士高級講師鍾耀斌博士

延伸閱讀:

親子欖球 對ADHD孩子及其家長的幫助|教研並進

社會工作者挑戰跨性別偏見|教研並進

提高青少年歸屬感 包容及高質量活動成關鍵|教研並進

大學與未來想像:學術企業主義之再思和政策啟示|教研並進

音樂治療 助自閉症孩童打開社交大門|教研並進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