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漢賢 - 從靜臉實驗 看身體語言|談經論學

2024-10-28 12:38

馮漢賢 - 從靜臉實驗 看身體語言|談經論學
馮漢賢 - 從靜臉實驗 看身體語言|談經論學

心理學家艾德.特羅尼克(Dr. Ed Tronick)曾進行「靜臉實驗」的試驗。首先,母親和嬰兒面對面,前者展露笑臉,後者通過微笑和發出笑聲來回應,表達愉快的心情。後來,母親突然變得木無表情,嬰兒的微笑逐漸變得困惑,然後以不同方式嘗試重新吸引母親的注意,最終行動不果,無奈哭泣。這實驗告訴我們,即使是不懂語言、沒有成年人心智的嬰兒,也能從父母的表情中,感受到他們的情緒反應,而受帶動感染。

在日常的溝通中,不少人認為口頭語言佔了主導。然而,正如以上實驗,即使是沒任何動作的一張板臉,也會對受者的情感、情緒造成明顯的影響。在親子關係上,如父母欲與孩子建立正向關係,在他們身上播下更多正向情緒的種子,應多注意與他們互動時有意或無意間展露的身體語言。以下是其中幾點建議供各位參考:

1.建立眼神接觸:與孩子交談時保持眼神接觸,能表達你對他們所說的事情的重視。如果你只顧着刷手機,他們可能會感到被忽視;2.降低身體高度:父母通常比孩子高,偶而蹲下或坐下與孩子平視,可以讓溝通變得更加親切,促進良性互動;3.拉近距離:親近感能促進孩子的安全感,當孩子靠近父母時,他們會感到更有保障,會提升情感反應;4,明確的面部表情:正如「靜臉實驗」,父母的面部表情對孩子是有影響的,若孩子做錯或做了一些危險的事,父母也可以保持較認真或嚴肅的表情,讓孩子明白事情的嚴重性;5.開放的姿態:在聆聽孩子時,保持開放(如敞開雙臂)而非封閉(如雙手抱胸)的身體姿勢,顯示你對他們所說的話是開放和接受的;6.使用簡單的手勢促進溝通:如豎起大拇指或擊掌,能給予孩子正向強化,也是常見。

親子溝通是一門大學問。每位家長、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性格,難以找出一條單一的完美溝通方程式。然而,有些大原則或普及的點子,還是值得參考。


馮漢賢
作者為中學校長、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獲獎者。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4年10月25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

延伸閱讀:

馮漢賢 - 慎防偽成長型心態 培養真正成長型思維|談經論學

馮漢賢 - 飲食要健康 也要環保|談經論學

馮漢賢 - 開學禮 新學年的開展|談經論學

馮漢賢 - 父子騎驢的另類思考|談經論學

馮漢賢 - A計劃與B計劃|談經論學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