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換臉 惡名遠播 偵破技術 辨真偽 |STEM教室

2025-01-01 14:00

民間常言「有片有真相」,但原來今日的人工智能技術,可肆意操縱你的臉,說出你沒說過的話、做出你沒做過的事,甚至在韓劇《黑色太陽》裏,就有兇手在監控鏡頭,借主角的臉犯罪的橋段。

Deepfake(深偽技術),以人工智能偽造臉部圖像,合成影片。近年,還因不斷傳出犯罪事件而「惡名遠播」,各地政府對此憂心忡忡,研究立例監管之外,更促請專家研發辨偽技術,對抗氾濫的「Deepfake」。一場真與假的攻防戰,掀起帷幕。

「合成相」概念的換臉技術

探討「真與假」之前,先和各位同學玩玩遊戲。以下只有一張是真實存在的臉孔,其餘都是用AI技術合成的「假面」。大家能夠一眼看出端偽,找出真正的人臉嗎?

如果大家對 Deepfake 一頭霧水,只要知道它與「合成相」的概念相似,再進一步加上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與人工智能技術(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利用既有的圖像進行加工、重疊,便可合成新照片甚至影片。

人類表情千變萬化,小小臉皮下藏着43條肌肉,有十分豐富的圖像訊息,一向難以合成造假。2014年,Google Brain 的研究員 Ian Goodfellow 首次提出了 Deepfake 深度學習的原創概念,加上 AI 深度學習技術「生成式對抗網絡」(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GAN)出現,電腦能高速而精確地運算,把人臉分析、拆解再重構,組合成想要的面貌和表情,逐漸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便是大家現時見到的「換臉技術」。

進入「造假」大時代

2017年,外國網上討論區 reddit 有不良分子藉此技術製作色情短片,不少人爭相模仿,更濫用於假新聞、抹黑名人等等惡意用途,自此人們稱其為「Deepfake」。由於 Deepfake 技術容易取用,網上流傳不少開源程式,使用者甚至毋須理解任何原理,安坐家中便可以自動生成「假片」,使得亂象叢生。

2019年,網上已有逾1萬部公開的 Deepfake 影片,至2020年,數字達到5萬部,增長速度以倍數上升,當中更陸續傳出有關 Deepfake 的犯罪活動,情況堪憂。

網絡流行名人金句的迷因, 假借名人之口,說他們沒說過的話,真假難分,反映假資訊流通的網絡世界。
網絡流行名人金句的迷因, 假借名人之口,說他們沒說過的話,真假難分,反映假資訊流通的網絡世界。
2018年,美國媒體 BuzzFeed 利用 Deepfake 技術,「偷取」前美國總統奧巴馬的臉孔,製作影片提醒大家現已進入「造假」大時代。
2018年,美國媒體 BuzzFeed 利用 Deepfake 技術,「偷取」前美國總統奧巴馬的臉孔,製作影片提醒大家現已進入「造假」大時代。

換臉:從圖片到影片

Deepfake 到底如何把你的表情和說話套上另一個人的臉呢?原來,演算法會先經過「訓練」,當你把A和B兩人的照片交付 Deepfake 編碼器,演算法通過大量真實照片,拆解並分析他們的五官特徵,儲存於極少的潛在空間(latent space),演算法的解碼器用這些碎片還原成完整的人臉;接着,編碼器便可以A的表情、嘴形等特徵,套用於B的臉孔上,生成一段以假亂真的換臉影片。 

臨摹畫家與鑑畫師

Deepfake 的核心技術是「生成式對抗網絡」,概念就如一個臨摹畫家與鑑畫師的矛盾大對決,前者盡力繪製仿品,後者則負責拆穿謊言,至死方休。

演算法內部會分成兩個對立的部門,「生成」( Generator) 與「鑑別」(Discriminator),當鑑別器認出仿品,便會作出誤差反向傳播(backpropagation),生成器因應反向的結果,作出更新和改良,然後再次挑戰,直到成功騙過鑑別器的法眼。過程中,不需人手操作,全是演算法的內部鬥爭,屬於非監督式學習(Unsupervised learning)的一種。

應用程式犯案

其實,即使 Deepfake 背後涉及複雜人工智能的科學原理,但坊間流傳各種開源「換臉程式」,用家毋須理解 AI 如何運作亦可隨意應用。因此,技術面世至今短短數年,世界各地也傳出不少有關的罪案,使 Deepfake 臭名遠播:

【台灣】

2022年10月,台灣網絡紅人「小玉」利用 Deepfake 換臉技術製作色情影片,獲利超過一千萬台幣。當地政府以「散播猥褻物」與「妨害名譽」等罪拘捕涉案者,事件引起社會關注「數碼化的性暴力」罪案。

【英國】

2019年3月,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英國一家能源公司被騙取超過 24 萬美金。騙徒利用 Deepfake 技術製作錄音,假冒公司高層向員工指示提款,由於錄音仿真度極高,不論是聲綫,還是語氣都毫無破綻,員工不虞有詐,依言行事。直至貪心的騙徒三度要求提款,惹起疑心,才最終落網。事件反映 Deepfake 與商業詐騙或會成為新的犯罪組合。

英國駐港公司女職員墮Deepfake騙局 遭AI「上司」視像會議呃400萬元

深偽技術呃跨國企業2億元案 工程公司奧雅納證遇騙 有份建設港珠澳大橋


補充資料 

創傷數位化(The Digitisation of Trauma)

數碼科技的進步,為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亦衍生出相關的罪案。除了常見的金錢損失之外,網絡罪案亦經常對受害人心理帶來嚴重創傷,這種數位時代特有的情況稱為「創傷數位化」(The Digitisation of Trauma)。常見有網絡欺凌、惡意中傷、散播謠言等,皆借助網絡傳播的威力傷害他人。而 Deepfake 最為人詬病之處,便是 「偷取」受害者(以女性為主)的臉孔,製造不雅影片,散播謀利,使受害人承受莫大的心理壓力。

 Deepfake欺凌|美國比華利山中學生用AI偽造同學裸照 5涉案學生全退學處分


破解Deepfake有法

1. 雙目有神 偵測角膜反光度

Deepfake 犯罪活動日益猖獗,促使各地政府和專家不得不嚴肅對待,紛紛創製出不 同的識別技術,偵破肉眼真假難分的換臉影片。其中,美國紐約一所大學(University at Buffalo)的科學家利用眼球反光度,識別照片中的人到底是真人,還是Deepfake合成的假臉。

原來,人類雙眼角膜有鏡面般的表面,當我們看着一件物品,兩眼反射的光綫幾近相同。相反,Deepfake 合成的人臉,兩眼角膜的反光度通常不會一致,呈現不同形狀和角度的反射。專家藉此研發出一種分辨率達九成的演算法,有效分辨出真假照片。不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項目負責人表示,生成假照片的人可以後期調整眼睛的反光度,避過這套系統的偵測。

圖片來源:Shu Hu, Yuezun Li, and Siwei Lyu,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 at Buffalo, USA
圖片來源:Shu Hu, Yuezun Li, and Siwei Lyu,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 at Buffalo, USA

2. 臉有顏色 新法偵破假影片

2022年六月,美國的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網站刊出一篇論文,專家研發出一套以血氧儀為基礎的演算法。人臉血管密布,雖然肉眼難以察覺到臉部血液流動的變 化,但以儀器量度,便能發現人類皮膚上區域性顏色變化,這套技術名為「光體積變化描記圖法」(Photoplethysmography,PPG),並早已應用於一些穿戴式智能產品,如 Apple Watch。專家指出,真實影片中的人臉會呈現一種符合規律的顏色變化,而合成的影片則呈現出一堆不穩定的 PPG 信號,在這套技術下無所遁形。

圖片來源:U.A. Ciftci, İ.Demir and L.Yin, " How Do the Hearts of Deep Fakes Beat? Deep Fake Source Detection via Interpreting Residuals with Biological Signals," 2020 IEEE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Biometrics (IJCB),2020
圖片來源:U.A. Ciftci, İ.Demir and L.Yin, " How Do the Hearts of Deep Fakes Beat? Deep Fake Source Detection via Interpreting Residuals with Biological Signals," 2020 IEEE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Biometrics (IJCB),2020

Deepfake 的正面應用

雖然 Deepfake 經常被濫用於犯罪用途,但技術本身無善惡之分,端看使用者的選擇而得出不同的結果。

  • 無人駕駛:上文提到的 GAN 常應用於開發無人駕駛車輛,開發人員藉 GAN 生成大量虛構場景,模仿一些現實中難以大量取得的路況數據,如雪地等極端天氣,完善無人車上的人工智能,在突發情況下有更理想的應對方案。
  • 電影製作:愈來愈多電影公司在影片中運用 Deepfake 技術,例如迪士尼研究室就與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合作,以 Deepfake 為基礎,研發高解像度的換臉技術,使人物的五官和光綫更逼真和自然。有電影人表示,新技術可以使年老,甚至已逝的明星,以最佳面貌「出演」,滿足影迷的心願。

由此可見,科技的好與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使用者的目的,隨着新技術的普及和進步,學者開始擔心人類是否具備足夠的道德和智慧去運用這些力量,因而提出「科技倫理」專門討論如何應用科技的問題。


補充資料

科技倫理

美國哈佛大學開設一門名為「Embedded EthiCS」的課程,處理人類社會如何看待科技進步帶來的倫理問題,常見的議題例如修改人類基因、製造複製人、保障大數據下的私隱權 等。

而 Deepfake 的發展同樣帶來科技倫理的問題,因為其高度仿真的成品,使網絡出現大量真假難分的影片,加上大部分可靠的辨偽技術都掌握在專家手上,大眾難以辨別真相。令人擔憂這將會演變成一種新常態,即傳釋可靠資訊的權利被個別單位牢牢控制,而大眾將失去監督作用,最終大多數人成為少數人能夠輕易愚弄的對象。不過,這些大膽推測會否成真,就留待各位同學仔細思考。


答案:第四張是真實人臉

文:盧家彥 圖:星島圖片庫、網上圖片

相關文章:STEAM|眼見未為真!拆解Deepfake|星島教室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